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藝識形態\天空被綁架了\吳耀宗

時間:2019-11-08 04:24:15來源:大公報

  圖:哈茨勒作品《序列平行》片段\作者供圖

  畫面琳琅紛遝,卻連一線蒼穹都不見,所以我略帶詩意地評議:「天空都被城市綁架了。」

  我這話形容兩代德國藝術家在旅居香港時通過不同媒介呈現出來的城市景觀(cityscape),那些簇擁密集的空間確實讓人看了有窒息的感覺。

  先說老一輩的麥克.伍爾夫(Michael Wolf,一九五四至二○一九)。這位以拍攝城市馳名國際的攝影師生於德國慕尼黑,成長於美國和加拿大,一九九四年來港為《Stern》雜誌工作,九年後轉而從事自由業攝影。他在香港居住超過二十年,今年春天溘逝。

  在漫長的居港生涯裏,伍爾夫勤於穿街走巷,用光影在香港這塊畫布上臨摹他親眼目睹逼仄擠迫的各種空間。尤其是他的攝影集《高密度建築》(Architecture of Density,二○一二年)中的作品,刻意把天空和地平線排擠出鏡頭外,把畫面密密麻麻塞滿了香港高聳的樓宇和細小的窗戶,觀者直面這一幀幀巨大整齊的水泥森林時,知道裏頭明明住滿了人,卻因為遠距離拍攝而完全看不到人;明明看不到生命的存在,卻能深深感受生命承受着密集住宅所帶來的壓迫。

  如果把攝影簡單地定義作「使事物動靜凝止成為永恆」,我們可視伍爾夫的作品為靜態藝術。相對而言,年輕一代藝術家麥斯.哈茨勒(Max Hattler,一九七六年至今)醉心於錄像創作,「使事物動靜永遠處於現在進行式」,則是動態藝術了。

  哈茨勒比伍爾夫小二十來歲。他生於離慕尼黑一百三十公里遠的烏爾姆(Ulm),先後畢業於倫敦的金匠學院、皇家藝術學院和東倫敦大學,取得藝術博士學位,目前在香港城市大學任教。

  《序列平行》(Serial Parallels,二○一九年)可說是哈茨勒表達其香港觀感最為直接的作品。這部實驗動畫長約九分鐘,以快速剪接的手法完成。其中所有畫面都充斥着高樓住宅,乍看之下和伍爾夫的照片頗相似,其實構圖截然不同,如左右和居中的樓宇作相反方向垂直或橫向滑動,滑動時配上機械開動般的音效,喀喇喀喇聲響,如此一系列構圖迥異的影像和聲音組合互動,使受眾耳際喧雜,眼花繚亂,既和伍爾夫的靜態藝術形成強烈對比,又殊途同歸,生動表述了城市不斷生成的空間壓迫感。

  饒有趣味的是,賦予影像意義並非哈茨勒創作的主旋律。

  不久前,香港歌德學院為他舉辦個展「接受性旋律」(Receptive Rhythm),所展示的作品除了《序列平行》,還有《具體抽象:公路三聯畫》(Concrete Abstraction: Road Triptych,二○一九年)和《整體腐爛》(All Rot,二○一五年)。前者聚合了從香港街道上攝取的局部影像,如柏油路上的一截單黃線,一角雙白線或斑馬線等等,再透過三部大型顯示器分別展示出來;後者拍攝香港某微型高爾夫球場的不同角落,予以動畫再現,分屏呈現出色彩強烈、狂亂抽象的視覺影像。當然,說它們表現了城市生活的節奏也未嘗不可,只不過強加意義的痕跡太明顯。

  與其如此,倒不如從另一角度去看:無意義其實也是一種意義。哈茨勒以視覺影像本身為審美對象,它是藝術的目的。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