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南宋項鏈現身中環/祝 之

時間:2018-09-14 03:17:05來源:大公報

  圖:「南海一號」沉船遺珍——南宋金項鏈 /作者供圖

  在中環海濱長廊八號碼頭的香港海事博物館內,一條古代金項鏈展示人前,那是公元一一二七年至公元一二七九年南宋時期「南海一號」沉船出水遺珍,於二十多米海底,沉睡了八百多年的這條項鏈,真金製造,如今仍然熠熠生輝,沒有生銹。二○一四年「南海一號」沉船出水,考古專家發現,船上瓷器甚多,首飾也不少,上述項鏈是其中一件。展覽會名為「東西匯流:十三至十八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該首飾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借出,乃原件真品展覽,並非複製品,展期至十一月十一日止。

  沉船於一九八七年八月在廣東陽江海域被發現,經過考古專家二十年的研究和籌備,於二○○七年進行持續九個多月、在水深二十二至二十四米的海底下作整體打撈。事實證明,中國就沉船的考古工作,成果豐碩,水平非凡,為全球矚目。這條古代金項鏈,設計獨特,做工精細,品相精美,它可能是海貿商品,也可能是船員的私人物品,或許是船主的隨身物,乃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品,其構造精妙之處在於,金鏈之外,還有兩個對稱的纍絲鏤空三角形牌飾(可作小香囊),並吊有三條流蘇,掛有類似瓔珞的墜飾。用金拉成細金絲,再編成辮股或網狀組織,最後焊接於首飾之上,叫作纍絲,又叫纍金、花作、花紋。纍絲是金屬工藝中最精巧者。纍絲,加上雕刻技術的鏤空,已經是上乘的工藝品了,還加上流蘇,掛有瓔珞,就更顯珍貴了。瓔珞源自古代印度佛像頸項間的一種裝飾,後來隨佛教一同傳入中國。唐代,被當時的時髦婦女模仿並加以改進,瓔珞不僅變成了項飾,也是項飾中最華貴的。「南海一號」沉船出水的金器,一個特點是粗大,像這條金項鏈,估計佩戴的人身材也粗壯。

  「南海一號」是一艘滿載各類貨品的南宋沉船,內有陶瓷器、銅鐵器、金銀器、漆木器、錢幣、朱砂、動植物殘骸、植物果核等,文物數量逾二萬件套,其中瓷器佔多數,接近二萬件套、金器百多近二百件套,其他還有大批銀鋌、鐵器、銅器、鉛錫器、竹器、木器、漆器、石器、銅錢及其他不明物品等。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及文物保護規劃編制、古遺址古墓葬保護、古建築勘察設計等工作做得甚好。「南海一號」整體打撈的工作獲得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創新一等獎、中國航海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文化部科技創新二等獎。而「南海一號」試掘工作則獲得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獎。

  南宋時期,中國和阿拉伯、東亞、東南亞及歐洲商人的商旅活動頻繁,在廣東陽江沉沒的「南海一號」,是真實歷史的揭示。今天,中國與西方多國和地區打造與海上絲路同一思路的「一帶一路」,正在締造偉大的歷史。國際間貿易往來頻繁,多一個國家或地區加入「一帶一路」,對自身的經濟和文化既得益,世界也多一些和諧氣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