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提香《維納斯與音樂》/王 加

時間:2018-07-18 03:16:59來源:

  圖:威尼斯畫派巨匠提香的作品《維納斯與音樂》/作者供圖

  之前在東京上野公園內國立西洋美術館中舉辦的「委拉斯凱茲和繪畫的榮耀:普拉多博物館的黃金時代」特展中,一幅出自十六世紀威尼斯畫派巨匠提香之手的作品《維納斯與音樂》(又名《維納斯,管風琴師和小狗》)飄揚過海來到東瀛。展覽意在通過呈現迭戈.委拉斯凱茲的伯樂西班牙國王菲利浦四世所引以為傲的個人藝術品私藏,進而凸顯十七世紀西班牙皇家收藏的鼎盛時期。特展的主角雖是委拉斯凱茲的七幅真跡,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提香這幅音樂主題作品才是我前往觀展學習的重頭戲。儘管與委拉斯凱茲的《瑪爾斯》和魯本斯臨終前未完成,由喬登斯最終補充完整的《拯救安朵美達的珀爾修斯》共同陳列在展覽第三單元「神話」主題中,《維納斯與音樂》所講述的故事情節卻與神話無關。

  畫作的情境設定於一個威尼斯地區帶有花園的別墅中,女神維納斯和管風琴師分置於別墅大窗的兩側。右側體態豐盈,全身赤裸的維納斯凝視着她左手旁正欲投懷送抱的小狗;左側的管風琴師腰間懸掛着佩劍,其裝束或許暗指他的社會地位,在他彈奏着管風琴的同時目光卻被維納斯身旁小狗的叫聲所打擾而回頭凝望。窗外風景如畫的花園中,兩側的樹木以達.芬奇擅用的焦點透視法來向遠方延伸,遠方隱約可見的建築物和風景也是採用了達.芬奇「用藍色來表現遠山」的空氣透視理論。提香在這幅畫作中展示出極為典型的威尼斯畫派特徵的亮麗色彩。無暇的白色靠枕和床單、鮮艷的紅色窗簾和絲毯、窗外明快的綠色花園、淡藍色的遠山、銀色的管風琴金屬音管與管風琴師的金黃色袍袖……畫面具有鮮艷卻不突兀的豐富色彩,整體色調非常和諧,這也是威尼斯畫派最大的特徵之一。在展廳中直面原作,除了鮮明的色彩表現力之外,提香用其出神入化的繪畫技巧勾勒出畫面中令人驚嘆的細節:通過褶皺反光而營造出的窗簾和絲毯的絲絨質感、管風琴師佩劍劍柄和管風琴管的金屬高光、維納斯所佩帶的飾品那「珠光寶氣」的光澤,甚至連窗外噴泉噴濺出的水花都細緻入微地描繪了出來。與真跡咫尺之距端詳半晌,作品尺幅之大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但構圖緊湊,內容豐富,色彩鮮艷,細節更是精妙入神。毫無疑問,這幅提香於花甲之年所完成的《維納斯與音樂》已代表了他繪畫藝術的最高水準。

  提香以擅長畫女性裸體肖像的神話主題而聞名,尤以躺卧的裸婦肖像畫享有盛譽。從他續寫完成師兄喬爾喬內因病早逝而遺留下的《沉睡中的維納斯》;再到他獨立完成著名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最後以《維納斯與音樂》來結束他對「裸婦側卧系列」的探索和衍生。事實上,僅維納斯和音樂這一題材他便創作了共五幅構圖相同但細節略有差異的作品。根據近年來的學術研究,現已確認東京展出的這幅《維納斯與音樂》乃是系列中最早完成的。在兩幅收藏於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普拉多博物館另一幅提香的同題材作品名為《維納斯,管風琴師和丘比特》)和柏林國家繪畫博物館的版本中,維納斯腳旁坐着一位管風琴師;而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劍橋菲茨威廉博物館所藏的版本中,畫面左側的樂手則變成了魯特琴手。在上述五幅作品中,畫中音樂家們都回頭注視着斜倚的裸體女神。但值得一提的是,另外四幅作品中維納斯均有丘比特相伴在側,卻僅在《維納斯與音樂》將丘比特換成了與她嬉鬧的小狗。這一細節調整使得畫面省略了約定俗成的表明維納斯身份的符號化暗喻,為她賦予了更多世俗化的寓意。

  關於《維納斯與音樂》這幅作品究竟該如何解讀,藝術史學界始終有着不同的聲音。有些學者認為它並沒有什麼深層次的意義,僅是單一的表達情慾的作品。據記載,菲利浦四世曾將這幅作品及其他裸婦肖像畫都集中到一個房間中展示出來,邀請親信家臣以及關係密切的繪畫愛好者前來鑒賞。這對於裸體肖像畫在當時還屬於有傷風化的社會氛圍來說是可以理解的。而在另一部分藝術史學家看來,這幅作品還隱藏了諸多符號學的暗喻,因為畫中描繪的所有動物都有着其獨一無二的含義。儘管提香或許是讓一位普通人做為模特裝扮成女神維納斯來淡化她的身份,小愛神丘比特也並未在《維納斯與音樂》中現身,但位於管風琴師左肩上方,在花園中奔跑的鹿卻是女神的象徵。與此同時,室內與女子嬉鬧的小狗和花園中奔跑的大狗意指忠誠;窗外噴泉右側的孔雀則代表永恆和旺盛的繁育力;旁邊的驢則寓意謙卑和溫順。上述帶有隱喻的動物與女子右手無名指上的戒指,以及暗喻着甜美幸福婚姻的花園中漫步的情侶,均與代表愛與美的維納斯身份相脗合。不過,雖然主角還是維納斯,畫中所蘊含的深意卻是展現凡人的愛情與婚姻。

  除了畫面中人物和動物細節描寫所透露出的暗喻之外,管風琴師和他彈奏的管風琴也並非僅是用作裝點的陪襯。宏大的聲響、豐富的層次,以及在教堂演奏時所產生的莊嚴肅穆感與聖潔的空靈感,難怪莫扎特曾將管風琴稱之為「音樂之王」。除了大型的教堂用管風琴之外,還有一種體量較小的,用於私人場合或小型禮拜儀式的管風琴,稱之為小管風琴(Positive Organ)。在歐洲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這種小管風琴在各類民間和宗教場合被廣泛應用。出現在《維納斯與音樂》中的樂器便是小管風琴。提香抓住了演奏中樂師回眸張望的瞬間,讓觀者彷彿能聽到從畫面中傳出的尚未中斷的裊裊餘音。在私密的空間內彈奏具有儀式感的管風琴,所有出現在畫面裏的人、物、景與自然元素又均指向愛情和婚姻,想必管風琴師所演奏的樂曲亦帶有祈福之意。在《維納斯與音樂》中,提香將現實生活中的凡人賦予神話人物的角色,將人與大自然,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與日常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過筆下這些「不顯山不露水」的細節暗示,共同構建起了一個帶有祝福意味的婚姻語境。綜上所述,這幅作品的誕生很可能是提香為紀念某一位人物的結婚紀念而委約繪製的。

  《維納斯與音樂》在於一五五○年創作完成後的最初歸屬是提香生前所用律師,同時也是他好友的弗朗西斯科.阿索尼卡。這幅作品極有可能是為他創作的,直至一六二二年仍在威尼斯保管。曾在意大利旅居的凡.戴克還在其《意大利素描簿》上留下了這幅畫作的臨摹稿。正因有過一面之緣,凡.戴克在日後替英王查理一世尋找畫作時或許向他推薦過這幅作品,使得《維納斯與音樂》遠渡英倫被英王室收購,直至英王查理一世上了斷頭台被處決後才被拍賣。畫作而後幾經轉手,最終被西班牙菲利浦四世國王納入私藏,並於一八二七年收錄進普拉多博物館的館藏中。至於畫作是否和他最初的擁有者阿索尼卡律師有着直接的關聯,則還需要更多詳盡的史料來完成相關學術研究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