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古詩裏的「三伏」/愛 玲

時間:2018-07-16 03:16:53來源:

  今年七月十七日至八月二十五日是「三伏天」,今年三伏長達四十天,人們又將「不堪其擾」了!

  近些年因環境污染和溫室效應肆虐,導致「溫室氣候」日趨嚴重,引發全球氣候變暖。其實在古代,炎夏季節也是酷暑難耐的,誰不知《水滸傳》裏那首著名的民謠:「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唐朝的某個三伏天,詩聖杜甫寫下《夏夜嘆》曰「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王轂則在《苦熱行》中雲「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那種奇熱,堪稱桑拿天了!當然也有涼爽,秦觀寫下「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高駢則有「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詩句。白居易實在受不了,跑到竹林下,其《竹窗》詩云:「是時三伏天,天氣熱如湯。獨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想必大汗淋漓的詩翁不勝其煩了!農民們則承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之苦,勞動的艱辛令人肅然起敬!

  好在古代人口稀少,生態優異,又無溫室效應,到處青山綠水,三伏天可供避暑之處比比皆是。讀唐人高駢的《山亭夏日》:「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宋大文豪蘇軾《次韻子由所居六詠》中有「誰言三伏熱,止須一杯涼。先生坐忍渴,群囂自披猖……」句,一杯清涼山泉水,解渴又消暑了。其《飲湖上初晴後雨》更是一番夏日盛景:「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在美麗的西子湖蕩舟休閒,不愧炎夏中一大樂趣。

  古人深諳「心靜自然涼」之理。晉人程曉有《嘲熱客》一詩,寫的也是三伏:「平生三伏時,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卧,出入不相過。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主人聞客來,顰蹙奈此何。搖扇髀中疾,流汗正滂沱。傳戒諸高明,熱行宜見訶。」意思是:三伏大熱天,人們都躲在家裏養神,但敞衣露懷尚汗流如雨,此時如遇不速之客,彼此都會很不自在。

  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四日正值末伏,這天恰好美國前總統卡特到訪北京,他一落地就對接機的外交部禮賓司官員「秀」了一句中國古詩:「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接待人員一時摸不着頭腦,不知何意?事後請教文學研究所專家,才知原來此乃程曉《嘲熱客》中兩句詩,意思是:自己(卡特)已不當總統了,大熱天還來麻煩主人,不好意思哦。詩中「褦襶」二字,音為「耐代」,意為「不懂事,不知趣」。卡特先生用「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來表示自己的歉意,可謂既得體又幽默。當然這並非他自己想出來的,是美國隨行人員中一位「中國通」告訴他的,這位「中國通」的中華文化修養真的不簡單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