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逆流順潮」:亞太眼科領軍人——訪眼科領域國際傑出專家林順潮教授

時間:2024-10-07 18:33:38來源:紫荊

  文 | 深圳 陳恆

  他來自草根,在中小學時曾經在被淘汰的邊緣,幸好得到良師益友的鼓勵和幫助,一路「逆流」突圍,之後在眼科發展更得到多位伯樂的賞識和提點,在國內外取得斐然成績,「順潮」馳騁於醫教研管、政治及公益等多個領域。他就是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國際眼科科學學院院士林順潮。

林順潮教授是業界公認的亞太及全球眼科界的傑出領軍人物之一

  林順潮是業界公認的亞太及全球眼科界的傑出領軍人物之一,他連續7屆入選英國眼科權威雜誌《眼科醫生》(The Ophthalmologist)主辦的「世界眼科100強人物榜」,2024年更獲得世界排名第六,亞洲排名第一,成為獲此殊榮排名最高的中國眼科專家。他帶領香港中文大學眼科使之發展成為享譽全球的眼科中心,透過在香港籌辦世界眼科學術大會,及把亞太眼科醫學院總部設置於香港等,帶動香港眼科由寂寂無名躍升為世界級眼科學術重鎮和亞太領軍地;他創立「亮睛工程」以「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的可持續扶貧模式,在全國人大推動「百萬貧困白內障免費手術」等復明工程,為祖國各地民眾解決大量的白內障盲問題;他創辦「希瑪醫療」並引領潮流務實推進香港、大灣區及全國的醫療融合發展。「逆流順潮」的他還蟬聯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成功當選香港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發揮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為民族復興偉業貢獻一己之力。

  憑獅子山精神在眼科領域持續登峰

  獅子山精神代表著香港人努力、勤奮、自強不息、刻苦耐勞、同舟共濟、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林順潮的經歷,是一個典型香港獅子山下的故事。他的父親從內地偷渡到香港,身無分文,一切只好從頭做起,但他的父親無畏無懼,奮勇前進,最終仍能賺來溫飽,養家活兒,子女成才。在林順潮心中,父親是他的英雄。

  林順潮在香港出生,少時父親常提點他,「富貴只是浮雲,讀書才可永恆」。因為小時家貧,他很早便出來一邊讀書一邊做兼職幫補生計。他感激父親讓他從小接觸社會,提早歷練待人處事的經驗,這也堅定了他的人生理想,立志要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和服務社會。他在青少年時期熱愛體育,縱橫於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徑運動,並且取得驕人成績,在香港英皇書院中四和中六兩度當選年度「英皇鐵人」,但學業成績則平平,曾徘徊在被淘汰的邊緣。令人稱奇的是他的毅力與執行力是驚人的,為了擁有一雙短跑用的釘鞋,他省吃儉用三個月儲蓄了30元,成功買到人生第一雙釘鞋。他從小明白做事要有恆心毅力,要超越自己,不怕跌倒和能夠「屢敗屢戰」的精神是人生出徵時必備的盔甲。

  林順潮以優異的成績考取香港大學醫學院,於1984年從香港大學取得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在畢業前更遠赴赤道新幾內亞當兒科實習醫生助理。他說:「我太喜歡孩子了,希望能為孩子們解除病痛,孩子天真無邪,太可愛了」。但在他當外科實習醫生時,親眼看到外科手術讓一個個病人從進來時的無限痛楚,變成手術後的一展燦爛微笑,外科手術的起死回生和立竿見影讓他魂牽夢縈。於是他放下當兒科醫生的夢想,立下雄心壯志要做一位值得病人託付與信賴的外科醫生。

  有一天,林順潮讀到《南華早報》一篇關於激光在醫學上的潛在用途的報道,指激光將在治療眼疾領域率先取得突破。他萌發出一種發自內心的強烈追求,覺得必須認真考慮從事眼科的可能性。他認為,相比內、外、兒、產、婦五個主科,眼科實在是不成氣候並且發展落後的「小科」,當時更是沒有獨立的學繫,是一個尚待開發的學科。但眼科手術可以讓白內障撥雲見日,令斜視眼改斜歸正,激光技術的運用,更是有機會在眼科上取得突破。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信息科技迅速發展,視力好壞越顯重要,故此眼科應該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有大量的病人需求。於是他便毅然決然闖進了眼科領域,立志以畢生之力,祈為世界帶來更多光明和希望。1998年,他被任命為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繫(DOVS)的繫主任,並在十年內協助將該繫發展成為國際知名的眼科中心。

  由林順潮籌辦並擔任大會主席的眼科界奧林匹克的大型醫學會議「世界眼科學術大會」於2008年在香港舉行

  2024年8月,林順潮獲亞太眼科科學院(AAPPO)選為第三屆「創新者」大獎唯一得獎者並入選世界「眼科名人堂」。 同年他連獲第十八屆世界傑出華人及第五屆全球傑出華人的殊榮,以表彰其在眼科醫學、教育、公益慈善以及社會服務等多方面的貢獻。他還曾獲國際眼科委員會(ICO)頒發Naumann Award全球眼科領袖獎及「ICO Mark Tso Golden Apple Award」(亞太眼科最佳臨床教授獎),獲美國眼科學會(AAO)頒發「高級成就獎」。他於1995年獲世界十大傑出青年獎、2000年獲世界經濟論壇頒發百位「明日世界領袖」、2007年獲香港人道年獎。2008年,北京第一次舉辦奧運會,林順潮成為北京奧運會香港地區的火炬手之一。

  國際聲望崇高 桃李滿天下

  林順潮發表逾850篇學術文章,H-Index為85;2024年入選ScholarGPS《全球前0.05%頂級學者榜》,並且榮登《眼科終身頂級學者》,是中國眼科唯一上榜的學者。亞太眼科醫學院(APAO)和亞太視網膜黃斑病學會(APVRS)亦分別設立以其名字命名的講座。

  他的專業研究方向包括白內障、近視防治、青光眼、黃斑及視網膜疾病,以及轉化醫學和新藥眼病治療等。他曾經進行香港首例變形蟲引起的眼部手術、全球首創「即時」虹膜周邊激光手術和前房穿刺術治療急性青光眼、改良不少眼科手術技巧和研發眼病的新藥。

  林順潮與香港特區首任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亮睛工程」顧問,左二)在2007年內蒙古錫林浩特為全國首個「亮睛工程」扶貧眼科中心主持揭幕

  林順潮在國際眼科領域享有崇高的專業聲望,擔任亞太眼科醫學會秘書長、候任會長和會長(2006-2017)、《亞太眼科醫學雜誌》(APJO)創刊總編輯、亮晴工程慈善基金創會及現任主席。《亞太眼科醫學雜誌》已成為眼科SCI期刊之一,在2023年時的影響因子為4.4,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七。

  林順潮特別重視培養下一代的眼科領軍人才。他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眼科醫生和教授,其中有7位曾榮獲「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稱號,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眼科學繫的繫主任皆為他的高足。此外,他還積極推動香港眼科參與國際事務,包括將亞太眼科學會總部設置於香港中文大學眼科,以及牽頭在香港成立多個亞太眼科專科學會,使香港逐漸成為國際眼科界的學術重鎮,並在亞太地區發揮領導作用。2008年,他擔任被譽為眼科界奧林匹克的世界眼科學術大會(WOC)主席,該大會吸引了來自122個國家的參加者,總人數超過13,000人,其中3,000人為來自中國的眼科醫生。在為期五天的會議中,中國與國際眼科界的交流加深,為未來中國眼科的國際融合奠定了重要基礎。

  林順潮桃李滿門,和高足譚智勇(左)合影於2024年9月舉行的中國眼科大會。譚智勇曾獲評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是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繫繫主任和亞太眼科醫學院秘書長

  由林順潮策劃的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JSIEC),於2002年成立並由他擔任院長10年,JSIEC現在已是廣東省排名第二的眼科中心,為粵東地區的人民提供國際水平的眼科服務。另外,JSIEC更是扶貧及培訓高地,林順潮秉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培訓基層醫生進行白內障手術,為當地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亮睛工程」的先導計劃就是在潮汕地區進行,成功之後再在全國開花結果。另外,他設立「中國訪問學者培訓計劃」,不少當年來香港受訓過的眼科醫師,已成為中國知名眼科教授和領軍人物。林順潮透過APAO、AAPPO和APVRS等多個亞太眼科專業平台開辦眼科未來領袖培訓班,至今仍樂此不疲。

  以仁心仁術貢獻家國

  在拓展專業發展及世界影響的同時,林順潮不忘為祖國內地引進世界一流眼科技術,特別是在白內障復明手術方面的培訓和支持。他說:「我選擇眼科醫生為終生職業,並非只為幫助病人重獲光明、脫離困苦,更希望將愛心傳揚開來,感動受惠的人繼續發揮互助互愛的精神,使社會更安樂和諧,這是我畢生的志願。」他自小知道,真正的愛是不要求回報的。他的座右銘是「生命的價值不在於擁有,而是付出」。一名真正的醫生要以苦行僧的修練方式磨練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努力成為一名聖者。他時刻與「善」同行,樂此不疲。

  1997年,時任香港特區行政會議成員的方黃吉雯發起設立「健康快車」(將火車改裝為移動眼科醫院),作為香港回歸祖國的禮物,旨在為內地的貧困白內障患者提供免費的復明手術。林順潮是「健康快車」的創始成員之一,並主持其籌備及醫療工作多年,包括將火車改裝為手術室,以及為醫生提供上車服務前的手術培訓等。

  1999年,林順潮發起成立「光明行動護眼基金」,這是「亮睛工程」的前身,主要服務香港的學生和市民。他與「傑出青年協會」於2005、2012和2020年三度舉辦「全港學童護眼大行動」,以提高學童和公眾的護眼知識。2006年,他創辦「亮睛工程」,在香港籌集資金並捐贈儀器以成立「亮睛點」。這些手術不僅質量高,收費也以成本為準則,低至一般農村居民能夠負擔,從而確保了「亮睛點」的可持續發展。2009年,林順潮通過全國人大平台,成功爭取國家實施「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至今,「亮睛工程」已在內地12個省份成立了32個眼科幫扶中心,培訓了超過160名白內障手術醫生,並完成了超過20萬例的白內障手術。

醫者仁心,林順潮的畢生志願是努力為世界帶來更多光明和希望。圖為林順潮與他的病人在一起

  2005年,林順潮隨「健康快車」到西藏自治區藏醫院扶貧,幫助藏族同胞治療眼疾,往後近20餘年給予持續支持,2024年當他再次來到西藏同一間醫院時,該醫院已經建立起領先水平的眼科中心,當時的初級醫生已經成為主任醫師,同樣醉心於培訓下一代。林順潮十分欣慰這位醫生把火炬傳遞了下去。

  林順潮連續四屆當選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他通過寫議案和建議,呼籲出台戰略規劃和政策,也藉此了解國家發展的宏觀戰略,把握未來發展動向。他更希望亞太眼科在新一輪的科技發展中,勇立世界眼科的潮頭,能與高新生物科技的結合,特別是把握人工智能的研究和運用,做好眼科臨床與人工智能的結合,為更多患者帶來光明。

  2022年1月,林順潮成功當選香港立法會議員,為香港社會各界關註的事情出謀獻策。他成功發起並成立「香港中西醫結合抗疫聯盟」,凝聚多方力量在「減感染、減重症、減死亡」上努力,並結合內地抗疫經驗,助力扭轉香港疫情。他在抗擊疫情、粵港澳大灣區等重要議題提出建議,得到特區政府積極響應。他常對青年朋友說,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新時代,有上進心而又努力的青年,是不會失落於茫茫人海中的。

  北上辦醫助推兩地醫療融合發展

  林順潮在任職公立醫院和大學近30年,於2012年選擇走出「舒適區」,在隨後的十多年間,他帶領團隊不斷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以其專業精神和技術所長,奉獻大灣區和內地所需。他首先在香港成立了「希瑪眼科中心」,並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繫的安排》(CEPA)的政策支持下,於2013年成功在深圳創立內地首家由港資獨資的「深圳希瑪眼科醫院」,成為深港醫療合作的首個裏程碑。時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和深圳市長許勤主親臨主持醫院開幕儀式。他所採用的與國際接軌的治療技術和成熟的港式服務模式,贏得了內地患者的良好口碑。2018年,希瑪眼科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目前,希瑪眼科在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擁有40多家眼科機構。

  「亮睛工程」已在中國內地12個省份成立了32個眼科幫扶中心,完成超過20萬例白內障手術。在這裡,「亮睛工程」受益者展現喜悅心情,正是「一人復明,全家解困」

  2022年,希瑪眼科成功入股深圳愛康健齒科,業務從眼科擴展至齒科。最近,希瑪眼科更名為希瑪醫療,並積極推動在羅湖及福田口岸成立綜合性醫院,打造香港名醫中心,提供多元化但質優價廉的港式醫療服務。希瑪醫療已成為「北上辦醫」的成功範例。林順潮的初心是希望通過他的實踐和希瑪的成功,鼓勵更多香港醫療機構北上發展,推動大灣區的醫療融合發展。他說,「參與灣區發展多年,我見證了內地的迅猛發展和騰飛,希望通過我的故事,鼓勵更多香港專業人士和青年人進入灣區,發揮好香港的角色。」

  林順潮是一位善於迎難奮進、逆流而上,又能順潮而動的勇者智者。他的人生事業處處流露著凡事一絲不苟、全力以赴的拼勁,以及處處顧及他人感受的暖暖關懷,這或許就是他獲得成功的要訣。他在著作《我的成長剪影》中寫到:「真善美愛乃人生四大要義;真理皎潔如明月,仁義朗照似太陽,藝術如花散芬芳,惟有情愛與人血肉相連。」他以愛的初心融入到工作與生活當中,不斷開拓創新,擴大社會貢獻。林順潮更是一位有家國情懷的傑出愛國愛港人士,他經常說:「中國經過百年滄桑,如今巨龍蘇醒,和平崛起,香港必須擁抱這個大時代並伴龍共舞,發揮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作者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員,本文刊發於《紫荊》雜誌2024年10月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