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范穩長篇新作《青雲梯》。\十月文藝出版社供圖;右圖:范穩作品《重慶之眼》以抗日戰爭時期重慶大轟炸為背景,再現戰時重慶的苦難與堅韌。
范穩認為,寫作無外乎兩條路徑,一種是向內的,屬於文化回憶型的寫作,這跟作家的個體經驗和思想深度以及精神氣質有關;一種是向外的,作家去做文化發現,去陌生遙遠的地方寫別人的生活、異域的風情,或者去做歷史文化的鈎沉。而自己的創作更傾向於後者,走出書齋,到陌生之域去尋找題材,以不讓創作思路重複與枯竭。
四十五萬字的《青雲梯》歷時三年完成。范穩將創作《青雲梯》的過程分為「三部曲」:第一年,跑遍紅河州的老鐵路路基、廢棄火車站,採訪鐵路建設者後人,甚至下到高鐵隧道深處採訪打隧道的一線工人。第二年,埋首史料,梳理雲南漢文化傳承與民族交融的脈絡。第三年,潛心寫作、修改。他說:「《青雲梯》是我寫得比較從容的作品,單是修改就花去整整一年時間。每一句對話,每一個詞彙,至少在目光裏過了數十遍。不斷地調整結構,豐富人物,打磨語言,像個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