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07年次按危機是一場由次級房屋貸款違約激增所引發,最後演變成全球金融海嘯,導致美國實質GDP減少了6500億美元,全球失業人口增加了約2500萬人。今次主要集中於美國企業的信貸市場,暫時與房地產無關。
當年,美國樓市在低利率環境下蓬勃發展,銀行向信用不佳者發放次級貸款。這些貸款隨後被銀行和金融機構包裝成複雜的金融產品,包括主要是信貸違約掉期(CDS),並由國際評級機構給予本不符合AAA級的評級,然後出售給投資者。銀行在次按危機前所發出的CDS,市值曾高達33萬億美元。
其後,美聯儲加息導致樓價下跌,令違約率飆升,這些證券的價值便一瞬間暴跌,導致許多金融機構損失慘重,最終引發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等連鎖事件。
至於今次危機,暫時主要集中在美國企業,其中Tricolor的倒閉拖累美國多家金融機構錄得虧損,而錫安和西聯銀行等亦損失達數千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