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DHL表示,中國的新興產業正快速崛起,出口量顯著提升。
【大公報訊】記者毛麗娟深圳報道:DHL全球貨運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艾若馨指出,中國「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速顯著,加上企業採取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並建立新的貿易夥伴關係,有助於提升應對地緣政治等突發風險的能力。
機電產品佔總出口超六成
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對非洲出口增長25.9%,對東盟增長15.8%,對南亞、中亞等新興市場也取得了兩位數增長。不過,艾若馨提醒,美國目前對轉運環節課徵的40%額外關稅,可能導致出口貨量減少約20%。至於東盟和歐盟等市場,雖然不像美國那樣直接受到高關稅衝擊,卻也難以長期承受與中國持續擴大的貿易逆差。短期來看,隨着中美暫時性貿易緩和效應逐漸減弱,加上相關商品轉運至其他國家後面臨新關稅措施,中國出口壓力仍不容小覷。
儘管如此,DHL觀察到,雖然中國傳統產業出口在部分市場面臨下滑與挑戰,但以「新三樣」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正快速崛起。電動車、鋰電池、風力發電機等產品均呈現強勁增長,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也持續擴張。機電產品佔中國總出口六成以上,其中集成電路出口增長約23%。今年1月至8月,DHL承運至東盟市場的汽車及相關產業貨物計費重量同比翻倍,能源類貨物增長超過40%。至於電子和消費品行業,除了受惠於關稅減免政策,也展現出良好的成長動能。
DHL還發現,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正推動生產與裝配線轉移至中東、非洲、歐洲、拉丁美洲等地,以落實供應鏈多元化。艾若馨表示,傳統「單一來源、成本導向」的供應鏈模式正在轉變,企業越來越重視韌性、靈活性與多元化策略,以因應地緣政治與其他突發風險。她指出,「近岸化」與「友岸化」布局成為新趨勢,企業透過多元化採購、本地化生產或區域分工,更貼近目標市場的客戶群。
艾若馨進一步指出,在歐美市場對中國跨境電商貨物的需求漸趨飽和之際,中東與拉丁美洲等地區正湧現新的合作機會。特別是拉美市場,憑藉其人口結構、消費能力與成長潛力,展現出可觀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