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人物故事/街頭手藝 歲月留情 86歲風扇醫生不言休 港人銀髮「風」采

時間:2025-09-14 05:01:52來源:大公报

  圖:「風扇醫生」波叔退而不休,至今仍在小小的鐵皮檔裏,為客人修好一把又一把風扇。

  「未諗過真正退休,仍想繼續做,退而不休!」 花上大半生修理風扇、86歲的馮煜波(波叔)至今仍不言休,他與風扇不離不棄,「因為人活着能做喜歡的事,又能幫到人,好開心!」波叔珍惜時光,更珍惜物件,「好多東西還是覺得舊的更好、更靚、更耐用,而且給人記憶的力量。」

  人稱「風扇醫生」的波叔,30多歲起在深水埗的街邊小檔維修風扇,至今近半世紀,鬧市中他的小小鐵皮檔隱藏「風」富寶藏。這位「醫生」亦像風扇一樣,雖然在很多人眼中或是「落後」,但事實證明,他與它同樣經得起歲月考驗,仍然能轉動不息,在這個老齡化社會繼續作貢獻。\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蘇荣(文) 盧剛昌(圖、視頻)

  在深水埗基隆街259號對開,有一個不足2.2平方米的綠色鐵皮「排檔」,發泡膠上有斗大的「風扇醫院」黑色大字,這就是波叔向政府承租用作維修風扇的排檔,四周街坊或客人都稱呼波叔做「風扇醫生」。

  雙目炯炯有神的波叔對大公報記者表示,年輕時從事「三行」工作,因有朋友當時在深水埗鴨寮街售賣電風扇,他開始學習維修風扇當副業。不過,30多歲時因工弄傷右手,傷口深可見骨,未能繼續「三行」工作。康復期間,波叔邊做邊學修理風扇,從此正式轉行,「成了我人生一個轉捩點。」

  從日修20把風扇,到一日只有20元生意

  上世紀60至80年代是維修風扇的黃金時期。「記得1962年,一日才3、4元人工,每月幾十元工資,當時要兩錢多黃金才買到一把風扇。」波叔回憶,那時買一把風扇要一百、二百元,甚至三百多元。當時冷氣未普及,普通家庭大都開風扇度過炎夏,維修服務便應運而生。

  上世紀80年代,波叔以37000元頂手了欽州街一幢舊樓的樓梯底舖,開設「風扇醫院」,售賣及維修風扇。取名「風扇醫院」是因為有新鮮感,可以吸引客人。當時有小朋友經過,好奇地跟媽媽說這裏有一間(風扇)醫院,於是他靈機一動取了該名,「那時生意好好,做到不停手,一日超過20把風扇等着維修。」

  波叔的客人除了街坊,還來自港九新界,甚至離島區。因為生意紅火,客人甚至要排隊輪候。多年來,到底維修了多少把風扇?波叔笑說:「多到連自己都不記得了!」

  從生活必需品,到保留一份情誼

  隨着風扇品牌愈出愈多,國貨愈做愈好,款式層出不窮,尤其是冷氣機的普及,維修風扇以至其他電器的生意逐漸萎縮,「生意少咗好多,試過一日得20元生意。」波叔的維修檔亦幾經轉折,先是樓梯底舖要清拆重建,在2013年搬到欽州街72號附近的一條橫巷,再於五年前向政府申請獲批,搬到現時的小販固定「排檔」,繼續營運至今。

  維修風扇看似夕陽行業,但多年來仍有一批懷舊客支持。十多年前,有一對夫婦拿着壞掉的風扇走遍灣仔區的電器店,都無人願意修理,他們唯有到深水埗找波叔。原來那把古董風扇是兩人結婚時父輩所送的新婚禮物,有特別紀念意義。波叔很快就把風扇修好,令那位先生很感動,要多付200元給波叔,但波叔拒收,只收了20元,「見他開心,我都好開心。」

  近年亦多了一批愛復古風的年輕潮客。波叔表示,曾有年輕客人花200元維修一把30多年前的「鑽石牌」風扇,這款風扇是不少港人的集體回憶。波叔將風扇拆件、抹油、打磨氧化金屬,然後重新裝嵌,一把古典風扇又煥發新的風采,繼續送出陣陣涼意。

  「風扇醫院」出名收費實惠,波叔表示,數十年來都不收檢查費,修好才收費。在記者採訪的短短半天內,便有多名客人帶風扇來問價或購買零件。

  已退休的麥先生,帶着一把古舊的14吋鴻運扇,專程由紅磡到深水埗找波叔,一個小時後波叔已將風扇修好。麥先生表示,波叔收費合理兼有七天保修期,以往都有送風扇來維修。麥先生讚賞舊款風扇涼快且耐用,所以每當有問題都會選擇先維修。他又慨嘆現在的人遇到電器故障,首先就會想「棄掉,再買新的,非常不環保。」

  麥先生有感而發:「香港步入老齡化,鼓勵長者繼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僅有益社會,而且對長者身心都有益,各方都應支持才好。」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