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加坡及內地城市不斷改善的營商環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認為,香港必須加強競爭力,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吸引更多國際組織進駐香港;善用當前國家大力推動「品牌強國」建設的良機,將香港發展為「國際品牌薈萃中心」;從知識產權的形成、流通、服務和跨境合作等各個環節全面發力,打造知識產權創造、估值、貿易和相關服務的全鏈條產業,使香港成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盧金榮向《大公報》表示,新加坡及內地城市大力優化營商環境,香港必須設法增強吸引力。他建議,應吸引更多國際組織進駐香港,從日本東京、瑞士日內瓦、比利時布魯塞爾等城市的發展經驗看,吸引國際組織在當地設立總部或區域辦事處,是展現所在城市及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象徵,亦是一個衡量國際交流水平的指標。同時,透過引入國際組織,對所在城市的經濟、就業、文化交流等帶來多方面的實際得益。
同時,特區政府可考慮設立由行政長官或財政司司長主持的高層次委員會,負責訂立吸引國際組織落戶的目標和策略,並為進駐的國際機構提供合適辦公場所配套至關重要;以國際調解院為例,是將歷史建築舊灣仔警署經改建後作為其在香港的辦事處,日後可以此為例,為國際機構提供更多便利。
打造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再者,當前國家大力推動「品牌強國」建設。特區政府應把握國策東風,考慮重啟「香港品牌」形象工程,配合香港的發展現狀和使命更新「香港品牌」的定位、核心價值、視覺形象和宣傳策略。特區政府應加大力度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和商品化,促進文化遺產IP與本地創意品牌的結合;還可參考內地的做法,由特區政府牽頭為香港具特色優勢的商業領域,例如香港月餅、奶茶、茶餐廳等建立地理品牌標誌,並主動在境外開展推廣和維權活動。
盧金榮表示,打造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是「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的重要使命,建議特區政府可聯同相關專業界別,着手檢討會計準則和相關要求,研究適度放寬研發費用資本化的條件,藉以助力企業優化短期的盈利表現和長期財務效益,從而激勵科創企業在香港加大研發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