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焦點新聞/香港人才排名躍升 全球第四 亞洲稱冠

時間:2025-09-10 05:01:59來源:大公报

  上圖:香港人才排名躍升至全球第4,是歷來最高排名。圖為去年舉行的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下圖:香港三項人才競爭力因素連續兩年均有上升,其中「吸引力」攀升八位。

  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昨日發布《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排名》),香港由去年的第九位大幅躍升至第四位,是歷來最高排名,並超過新加坡成為亞洲第一。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過去兩年,本港排名累計上升12位,證明特區政府在教育、創新科技及引進人才方面的政策措施找對路向,收到成效;期望排名上升可以帶動本港打造國際創科樞紐,政府會對準香港八大中心戰略定位,繼續加強培育及引進人才。\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

  香港在《排名》中所有三個人才競爭力因素均連續第二年上升。其中,「吸引力」排名攀升八位至第二十;「就緒度」及「投資及發展」的排名均上升一位,分別位列第三及第十二。

  競爭力因素排名均上升

  在「吸引力」方面,總排名攀升八位至第二十位。當中三項評分值得留意:「外來高端人才」(Foreign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上升十位,顯示人才被香港的營商環境吸引;「員工積極性」(Worker motivation)及「人才外流」(Brain drain)均上升八位,代表企業員工在港工作積極,而人才外流對香港競爭力的影響日漸減少。

  「就緒度」方面,總排名上升一位至全球第三。《排名》指出「技術勞動力」(Skilled labor)與能力出眾的高級管理人員(Competent senior managers)在香港均不乏人才。此外,在港的高級管理人員亦有相當的國際經驗(International experience),評分較去年升七位至第六位。

  「投資及發展」的總排名則上升一名至第十二。當中值得留意是「員工培訓」(Employee training)上升五位,顯示香港企業對培訓員工越趨重視,這亦是香港得以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除了上述表現特別突出的範疇外,香港在不少具體指標中亦位列全球前十。這些具體指標包括在「就緒度」因素下的「國際經驗」(第六名)、「教育評估-PISA」(第六名)、「稱職的高級管理人員」(第七名)、「學生流入流動性」(第八名)和「大學教育」(第九名);「吸引力」因素下的「司法公正」(第七名)和「員工積極性」(第八名),以及「投資及發展」因素下的「醫療基礎設施」(第八名)。

  政府發言人表示,香港在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布的《排名》位列亞洲第一,證明香港特區政府在教育、創新科技及引進人才方面的政策措施找對路向和收到成效。香港專上教育高度國際化和多元化,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優秀的科研人才,是國際高端人才交流合作的匯聚地。政府致力打造「留學香港」品牌,持續堅定投資教育,支持院校不斷革新優化,發揮一流大學優勢,配合院校擴容提質,又推行獎學金計劃等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全方位吸引各地優秀人才和培育本地人才,鞏固香港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地位,配合教育強國戰略。

  人才在科技發展等方面有關鍵作用,在二○二四年的施政報告宣布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統籌推進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融合發展,制訂政策推動育才、匯才、科技協同發展,同時推動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香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於九月一日公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百強創新集群,「深圳─香港─廣州」集群亦首度排名全球第一,足見粵港澳大灣區在創科方面獲得國際的高度肯定,是全球各地創科人才開拓和發展事業的理想之地。

  各項人才計劃收逾52萬申請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指出,截至今年八月底,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逾52萬宗申請,其中超過35萬宗獲批,同期經各項人才入境計劃抵港的人才超過23萬人。「我們歡迎外來的優秀人才及其家人落戶香港,為本港經濟增長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在各項指標中,香港的科學學科畢業生百分比繼續高踞全球第一,反映政府一直加強STEAM教育及數字教育的成果,有效培育學生的創意和解難能力,提升師生的數字素養。「我們會堅持對教育的承擔,着力推進教育更高質量發展,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