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悠閒理財/學懂4%提取法則 籌劃退休心中有數

時間:2025-09-07 05:01:43來源:大公报

  圖:本港65歲以上人口持續增加

  特區政府5月公布30項措施,促進「銀髮經濟」,涵蓋銀色消費、銀色產業、銀色財務等五大範疇。獨立專業理財教練(Money Coach)林昶恒進一步提出,藉着推廣「樂齡退休規劃」理念,將受眾年齡擴大至50歲或以上人士;除了理財規劃,也兼顧退休人士的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務求內外全方位構建舒適的退休生活。\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特區政府較大規模推動退休保障,始於2000年實施的強積金制度。因應社會對退休生活的關注,特區政府近年與業界攜手,相繼推出退休三寶(安老按揭、香港年金、保單逆按)、扣稅三寶(可扣稅強積金自願供款、合資格延期年金、自願醫保),以及平安三寶(遺囑、預設醫療指示、持久授權書)等措施。

  退休之後如何確保有足夠現金流應付生活所需,相信是最主要的關注焦點。對於何為「足夠」,林昶恒建議使用「4%法則」作簡單推算。舉例說,假如退休後擁有600萬元,以4%提取收益率計算,每年可產生24萬元現金流,即每月有2萬元。如果每月只需1萬元現金流,所需資產也會相應減少至300萬元。

  退休後的支出,林昶恒認為主要有四種,分別是醫藥費、養生保健、嗜好、旅行。當中以購買一份令人安心的醫療保險最為重要,因為疾病風險可以「高到你估唔到」。至於個人嗜好和旅行,可令時間過得更充實,也是理想退休生活的一部分。

  有樓才退休 生活或更拮据

  有感於市場上與樂齡退休相關的資料很散,欠缺系統整理,林昶恒於年初推出「樂齡規劃師」課程,主要設計特色之一,是同時兼顧退休人士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財務健康,相信市場上暫時仍未有其他同類型課程。除了林昶恒之外,其他課程導師還有專科醫生、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導師。由年初開辦至今,已開設三班課程合共培訓大約100名「樂齡規劃師」,期望透過推廣比較全面的退休規劃,協助市民及早部署。

  林昶恒續說,課程也會觸及一些具體議題,例如「啃老族」問題。對於父母是否應該伸出援手,例如資助子女置業?他以消防員為例子解釋:「消防員的職責是救人。如果衝入火場、救完人但燒死自己,我想是不合理的。」引申到財務管理,他建議將「自己生活所需」和「可以幫助他人」的金錢「清楚鎅開」。

  另一個較常討論的議題,就是退休居住準備。林昶恒指出,有人被困於「有樓才可以退休」的成見之中,結果將所有資金都投到「磚頭」之上,反而沒有生活費。解決方案之一是「灣區養老」,即善用大灣區內地城市較為充裕的養老社區資源。

  港資醫院漸增 灣區養老選擇多

  隨着多家香港醫療機構在灣區開設醫院,為退休人士提供另一醫療選擇,加上社會福利署認證了一批灣區護老院,林昶恒相信可為退休港人提供一個新選擇。對於財務資源較為充裕的中產人士而言,他指出內地有不少安老院舍是全國性經營,以居住合約一般為3年期計,只要院舍有位置,退休人士可以「3年在深圳住,跟住3年到北京住,之後再轉到南京住,其實都可以。所以聽上去都頗為吸引。」

  為推廣樂齡退休規劃,林昶恒正籌備推出新書,預計可於年底至明年初推出。此外,他已註冊成立一家非牟利性質的「樂齡規劃學院」,打算營運一段時間後申請成為社企,一方面讓樂齡規劃師有實踐機會,另方面也令更多市民有機會接觸專業的理財教育。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