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The Henderson位於3樓大堂的玻璃需要精準安裝,彎曲造型與藝術裝飾甚為匹配。
The Henderson的建造橫跨疫情時期,本已艱巨的工程因封關與運輸受阻更添險象。大廈許多材料來自瑞士、德國與美國,跨境協調一旦出現延誤,便足以打亂進度。「團隊壓力很大,因地價高昂,而供應商交付推遲一日便要罰款幾百萬元,真是分秒必爭。」恒基地產品牌主管陳詠蓓回憶指,大廈結構所需的一批鋼材,因疫情一度無法從內地運抵,最後團隊想盡辦法改用水路,才最終將材料送進工地。
「很多人說算了吧,不要這麼curvy(曲線)。」陳詠蓓指,要將「花蕾般」的天馬行空設計成為現實,困難遠非外人想像。但堅持不放棄,最終基本實現所有設計想法,承襲負責該項目的建築事務所創始人札哈.哈蒂(Zaha Hadid)的名言─「There are 360 degrees, so why stick to one?(世界有360度,為何要局限於一個角度?)」
玻璃弧度千變萬化 精準拼砌
這份堅持尤其體現在幕牆上。The Henderson的幕牆由4080塊、超過1000種不同弧度的玻璃拼砌而成,玻璃原片來自瑞士,再經由德國加彎,每一塊玻璃最終抵達香港都可謂是「過五關斬六將」。而3樓大堂的玻璃安裝尤其需要講究精準度,為此建造多個Apple Store的德國公司Seele專程派監工團隊到港指揮安裝。陳詠蓓笑稱與德國團隊合作「幾惡搞」,他們星期日不上班,「你知道香港人性子急,經常催促快一點。」
地基層被6條港鐵隧道包圍
然而,地面上的建造挑戰不及地下難度,陳詠蓓形容看不到的東西才「最勁」。The Henderson的地基層被6條港鐵隧道包圍,兩者之間最近距離僅3.3米,比一輛私家車的長度還要短。陳詠蓓將建造過程比喻為「好似在ICU內,拿電極片黐住你隻手」,幸好該項目七年建造過程中均未有意外情況發生。據官網指,位於地庫的5層停車場,可提供265個配備電動汽車充電器的停車位,以及78個電單車車位。
記者問及造價,陳詠蓓直白回應,「如果車位很貴,沒理由停泊一架很便宜的車。」比起成本控制,團隊更在意如何令每個設計元素都物有所值。回望七年建造歷程,陳詠蓓用「快樂」總結心境。將不可能化為可能,本身便是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