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白玉山頂可俯瞰旅順全貌,以及壯觀的軍港和海軍艦隊。\大公報實習記者馬見穎攝;右圖:東雞冠山防禦工事的炮火彈痕,訴說着戰爭的殘酷。\大公報實習記者黎鴻業攝
「一個旅順口,半部中國近代史。」恰逢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走進東雞冠山北堡壘觸摸歷史的彈痕,站在白玉山頂凝視侵略的罪證,參訪的學子們紛紛表示,要從旅順的近代歷史中汲取力量,共鑒和平。
在旅順口記憶展覽館,學子們先後參觀了旅途平順、海防要衝、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殖民統治與反抗鬥爭、旅大解放、鞏固邊防、砥礪前行八大主題板塊,通過80餘件珍貴藏品及史料,結合大屏幕投影等現代多媒體展示技術,追溯旅順口波瀾壯闊的歷史。
殘垣斷壁 訴說戰爭殘酷
在東雞冠山,殘垣斷壁彷彿向學子們訴說着一段段屈辱史。東雞冠山北堡壘等防禦工事遭受了猛烈的炮火攻擊,每一寸土地都銘刻着戰爭的殘酷。如今,這裏的遺址已成為愛國教育基地,時刻警醒着人們不忘歷史。
在相距不過3公里的白玉山,旅順文旅集團講解員黃曉偉正向眾人講述白玉山塔的由來。「白玉山塔原名『表忠塔』,是日本殖民當局為表彰在日俄戰爭中的官兵而修建的,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鐵證。」
站在白玉山頂俯瞰,旅順市區全貌、秀麗壯觀的軍港、威武的海軍艦隊以及寬度約300米的旅順出海口盡收眼底。「這次旅順之行是一次震撼心靈的學習之旅。今天的東雞冠山和白玉山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從戰爭創傷走向和平發展的見證,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銘記歷史,珍惜當下,共同為維護世界和平而努力。」學子李曉楠激動地說。\大公報實習記者 丁嘉鋅、許蔚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