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香港傳媒學子走進位於潼南區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蔬菜博覽中心。\大公報實習記者吳政鉉攝;右圖:學子現場採摘蔬菜。\大公報實習記者吳政鉉攝
近日,2025年「范長江行動」重慶行的香港傳媒學子走進位於潼南區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蔬菜博覽中心,這裏融合科普教育與農業實踐,更有供港蔬菜在此種植。學子們通過參觀基地、採摘蔬菜、了解蔬果加工產品、品嘗蔬菜盛宴等方式,深入了解了潼南特色農業的魅力,增進對內地農業發展的認識。\大公報實習記者 黃彥彰 陳詩琦 周程晨 邱子斌 鄧伊鴻
來到潼南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蔬菜博覽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蔬菜大棚。滿園果蔬飄香,學子見到了色彩繽紛、品類豐富的農作物,親手觸摸並觀察了如紅板栗南瓜、蛇瓜、番茄樹、陀螺茄子、老鼠瓜、航天辣椒等平日難得一見的農作物,感到格外新鮮與好奇。
融合兒童樂園與攝影場景
蔬菜博覽中心建於2014年,佔地約1萬平方米,是集良種展示、科普教育、觀光休閒與農業科研於一體的綜合型生態農業園。園區以「潼南檸檬」「潼南綠」為代表,構建起百億級農業產業集群,並以智慧農業推動鄉村振興,展現出農業科技與品牌建設的深度融合。中心還結合兒童樂園、攝影場景等多元空間,讓農業不再只是生產,更成為休閒與教育的新場域。
在園區負責人的帶領下,學子們親手採摘了「潼南綠」品牌的茄子、番茄、青瓜等蔬菜。香港傳媒學子周程晨表示:「第一次看到這麼多有趣的農作物,巨人南瓜居然可以達300斤,真的很震撼。在香港,較少接觸到這樣的農業環境。這次參觀不僅讓我認識了許多新奇作物,也了解了內地農業科技的發展步伐。潼南的發展不僅是產業的壯大,更展現出鄉村振興與科技創新的結合。」
隨後學子們來到園區中的檸檬種植基地。潼南區擁有32萬畝檸檬種植面積,形成了瓊江流域檸檬產業帶。在種植基地,學子們了解到潼南檸檬從種苗培育到標準化種植的全過程,還親手參與製作檸檬水和檸檬茶。當晚學子們還以新鮮採摘的石斛苗、藏紅花苗、田七苗等20餘款新鮮蔬菜為晚餐,配以太安魚、小煎雞等當地特色美食,品嘗了豐盛的蔬菜宴。
「香港是打通世界市場的窗口」
潼南區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劉強表示,當前潼南區的蔬菜已經進入香港市場,在香港知名連鎖超市中已經可以購買到,出口的蔬菜中又以白蘿蔔為主。劉強表示,「涪江附近的土壤對於高質量蘿蔔的種植相當有利。潼南地區的蔬菜在不久前有參與在香港舉行的家鄉市集,其產品得到了不少市民認可。」被問及為何選擇香港作為遠銷蔬菜的城市之一,劉強回答道:「因香港執行的是歐標,潼南區當地視香港作為打通世界市場的窗口,雖然本地最大的蔬菜基地一直有在出口俄羅斯以及東南亞等地,但選擇香港有助打響當地蔬菜產品的知名度。」劉強亦透露,目前全區蔬菜產量可以超過100萬噸,其中9000噸銷往香港。
劉強表示當前蔬菜供港的主要困難在於冷鏈物流方面,希望未來能解決物流昂貴等問題,將價格打下來,讓潼南的蔬菜進入香港的街市等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