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局在5月2日發出了266萬份2024至25年度個別人士報稅表,納稅人一般須於一個月之內遞交報稅表,經營獨資業務人士的交表限期為三個月,所以切記不要錯過報稅限期,否則根據稅務局的規定,在沒有合理解釋下遲交報稅表,可被罰款及徵收罰款。
香港納稅人是先交報稅表,然後稅局會根據提交資料,計算納稅人需要支付的稅款,一般情況下,大家收到稅單後,需要在1月繳交第一期稅及4月支付餘額。
至於所繳交的稅款,除了包括過去財政年度按收入計算的稅款之外,亦要支付下一個財政年度的暫繳稅,對於首次交稅及收入較為波動的人士來說,收到稅單時可能會被稅款金額嚇了一跳。
有些沒有儲蓄習慣的納稅人,收到稅單後才開始儲蓄,效果當然不理想,在無計可施下唯有借錢交稅,金融機構便因市場需要而提供稅務貸款,通常每年第四季開始是金融機構積極爭取稅貸業務的黃金時段,從宣傳廣告的數量便知道這是一個很有商機的市場。
雖然過去幾年銀行存款及借貸利息相對十多年前的零息年代增加,但隨着美國聯儲局上年9月開始減息,香港銀行亦下調最優惠利率,稅貸利息普遍仍低,多間銀行有低過2厘年利率的優惠。
稅貸的利息是各類私人貸款中最低,但不同工作背景或收入水平的納稅人,能獲批的利息都有分別,一般被金融機構界定為特選客戶而享有特惠利息的人,都是收入穩定或專業人士,所以工作除了影響收入外,亦會影響借貸成本。
有些金融機構會鼓勵納稅人加大借貸額,除了用作支付稅款以外,亦可以作其他用途,包括投資及消費等。但借貸人要注意,支付稅款以外的貸款的利率及條款,是否和用作支付稅款的貸款一樣,有些金融機構會收取較高的利息,所以借貸前一定要看清楚條款。
有些收入較穩定人士,可能因為借貸成本低,以及相信自己的還款能力而輕易地借錢,心想有能力還款便不用擔心,反正借了便用吧!因此,低息借貸往往鼓勵了人們的消費行為,而消費欠節制代表理財不善,不論是國家、企業及個人,過去曾發生的金融危機,其中一個主因都是和借貸有關。
借貸看需要 勿亂消費
所以是否要借貸,不是單從息口高低或消費意欲來決定,應該從需要及用途來考慮。
事實上,債務也有分「好債」和「壞債」,壞的債務是借來的錢很容易便花掉,而沒有任何長線利益。相反,好的債務是能夠為個人及家庭的長期計劃作出貢獻,例如為置業安居而申請按揭,又或是透過保費融資為家人未來生活提供保障而申請大額人壽保險。還有的是把握借來的資金,更早開始為將來長遠需要而儲蓄。但做借貸決定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個人狀況,「借定唔借?還得到先好借!」
(作者為家庭理財教育學會會長及認可理財教練,任何查詢可發電郵到[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