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長此前威脅,將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摘牌,作為貿易談判條件的一部分。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直言,市場曾擔心中概股退市風險,以及由此可能引發的中美「金融脫鈎」。隨着中美「貿易戰」降溫,中概股退市風險已下降,「不能說降到零,但至少比此前要低」。即便未來中概股退市風險再起,對股價的衝擊不會太大,「很多中概股已在香港進行二次上市」。
事實上,在美中概股退市帶來的衝擊可控。王宗豪表示,目前在美中概股約230隻,佔美股總市值敞口約4600億美元,低於2021年末的1.1萬億美元。另方面,許多大型中概股均已「雙重上市」,這些中概股中,香港股票的比例在過去3年增加30個百分點,達到總市值的約六成。
今年以來港股IPO持續活躍。瑞銀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21日,年內港股IPO募資額已達90億美元,按年增長3.2倍。同期,港股IPO公司平均回報率約18%,跑贏恒生指數5個百分點。王宗豪解釋,今年赴港上市公司質素提高,加之香港市場流動性改善,均提升港股IPO的活躍度。
港股留意高息國企股
港股布局方面,王宗豪認為,隨着中美「金融脫鈎」憂慮的減輕,AI主題再次成為市場偏好,互聯網等成長股是最熱門布局。另外,內地正處於減息周期,建議關注高息股。具體看,國有大行具有較好防禦性,且公募基金在銀行板塊配置較低。此外,可關注鐵路、部分電力國企股,可選現金流好、基本面穩的高息股。\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