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證券業人士認為,內地新「國九條」市場改革建議,值得香港借鑒。
為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證監會、香港交易所(00388)近年不斷推出改革措施。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協會昨日舉行專家座談會,探討香港資本市場改革應對策略。
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協會主席席春迎指出,深圳不少企業希望進入資本市場,而香港擁有「殼公司」資源;如果上市中小企業有意進行產業轉型,在合規的情況下,可以在香港「借殼」上市。有與會者認為,在證券市場改革過程中,香港應該更為看重中小上市公司在市場上角色。\大公報記者 劉鑛豪
內地行業龍頭企業寧德時代(03750)、恒瑞醫藥(01276)本周相繼在香港掛牌上市,而昨日港股總共有608隻證券錄得零成交,佔上市公司總數接近23%。
席春迎直言,主板市場有許多殭屍企業,這與香港監管部門的取態有關,例如內地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的收購合併活動具有較大容忍度,香港在這方面有提升空間。
禹銘投資管理董事總經理李華倫稱,香港GEM(創業板)現時上市公司約300家,這些公司仿如「活死人」。他認為,盤活GEM上市公司的方法,包括由收購合併活動着手,例如縮短上市公司就收購合併活動交易所需的時間。有與會人士表示,一些公司原計劃在GEM招股上市,及後選擇在美國市場掛牌。
席春迎補充稱,內地監管部門就上市公司的收購合併態度較具容忍度,香港監管部門應該就有關事項,應該提高容忍度。席春迎續稱,他早前與深圳的企業接觸,發現他們希望進入資本市場,而香港證券市場擁有「殼公司」資源。若果上市公司希望產業轉型,只要符合法規,應該容許借殼上市。
借鑒內地新「國九條」
有與會人士認為,香港證券市場對中小企業不太友善,香港在證券市場的改革過程中,應該更注重對中小上市公司的態度。
中原證券投資銀行總部業務董事鄒堅貞表示,內地監管部門近段時間就上市公司的收購合併活動出台多項措施,或者可以給予香港有關方面借鑒。內地去年4月份公布新「國九條」,激發內地市場的購併重組活動。是指中國證監會去年9月份發布《關於深化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通稱「併購六條」。他認為,這是監管思路的突破,明確提出支持合理跨行業併購,並且放開對未有盈利資產的收購要求。今年5月16日,中國證監會公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鄒堅貞指出,這是監管精神及底層邏輯進一步細化。
冀互聯互通擴至新股
另外,就增強香港市場的流動性,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協會監事長程傳閣提出四項建議:
第一是交易費用,香港的交易費用較高,證監會可以研究減少收費。第二是上市公司結構,伴隨18a、18c、同股不同權的制度改革,讓香港資本市場正開始變化。第三是投資結構,過去以歐美機構投資者為主,而互聯互通機制的啟動,香港能夠做到納入中國資本市場,期望日後擴展至新股通。第四是產品種類,增加更多衍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