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5月23日,一群加拿大學生參觀哈佛大學校園後離開。\路透社
美國特朗普政府與哈佛大學的對立升級,22日給哈佛大學下達「國際學生禁招令」,導致哈佛數千名國際學生必須轉學,才能保持在美合法居留身份。雖然聯邦法官已臨時叫停了特朗普針對哈佛的政策,但法律大戰未來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而聯邦政府的打壓手段層出不窮,外界擔憂哈佛未必能應對。分析指出,特朗普自上任以來一直頻繁打壓美國高校,最新的招生禁令削弱哈佛在全球頂尖高校中的地位,不僅進一步降低美國的吸引力,還將加劇已經出現的人才「出走潮」,最終反噬美國自身。
【大公報訊】哈佛被取消招收國際學生資質,被認為是該校與特朗普政府抗衡以來所遭受的最沉重打擊。美國國土安全部長諾姆22日表示,針對哈佛的招生禁令,是對全國所有大學和學術機構的警告,未來可能擴展至美國其他大學,引起學界強烈擔憂。
美國學位吸引力下降
自2000年以來,全美的海外留學生人數翻了一番,目前有100多萬留學生在美國學習。根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數據,卡內基梅隆、哥倫比亞、約翰霍普金斯、紐約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名校,國際學生比例甚至比哈佛大學還要高。例如,同樣被特朗普政府針對的哥倫比亞大學,其國際學生的比例達39%。以人數計算,特朗普幼子巴倫所在的紐約大學,國際學生的人數高達4.98萬人,佔總體學生比例的37%。
有分析認為,「禁招令」在學界引發寒蟬效應,將導致教師、學生以及科研人才的流失,加速美國教育和科研界已經顯現的人才「出走潮」。紐約一所大學的招生顧問拉卡尼表示,特朗普針對哈佛大學的舉措「向世界發出了一個信號,即哈佛不歡迎國際上最優秀和最聰明的學生,美國也不歡迎國際學生。」哈佛大學一位來自亞洲的法律專業畢業生說,他原本打算留在美國找工作,「但現在不打算了」,「我不知道自己會做什麼,但我的未來似乎不在這裏。」另一方面,剛被哈佛大學碩士課程錄取的中國學生芳(化名)表示:「感覺我的世界爆炸了」,「如果美國成為一個不歡迎我的國家,我就不想去那裏了。」
特朗普此前大砍聯邦科研經費,導致許多大學科研項目被迫暫停。據英國「找到博士項目」網站統計,今年4月,對美國博士學位的搜索量同比下降40%,歐洲學生對美國博士學位的興趣下降一半。《自然》雜誌3月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75%的美國科學家正在考慮離開美國,其中大部分是早期職業研究人員。
與此同時,歐洲、加拿大等紛紛加大激勵力度,招募來自美國的人才。法國近日宣布將撥款1.13億美元,主要用於吸引來自美國的科研人員赴法工作。歐盟也表示,將投入逾5億美元,將歐洲打造成全球科研人才聚集地。
挫教育產業 反噬美國經濟
馬薩諸塞州州長希利直言,特朗普針對哈佛大學的舉措將嚴重損害國家經濟。事實上,高等教育已形同美國一大出口產業,國際學生通過學費和當地消費為美國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留學生在美就讀期間通常要支付全額學費,成為學校重要收入來源,並幫助學校補貼給了美國本地生的獎助學金。他們還要在當地社區支付住宿、購物、娛樂、書籍等各種開銷。根據非營利國際教育機構美洲教育者年會(NAFSA)分析,2023-24學年,110多萬國際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約430億美元。
研究諮詢公司Education Insight的創始人伊利娃表示:「禁止學生就讀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可能會嚴重損害美國作為首選學習目的地和科學強國的軟實力和聲譽。」牛津大學教授馬金森指出,哈佛的聲譽在某種程度上代表美國的聲譽,「哈佛在世界眼中被大大削弱,就是美國的高等教育系統在某種程度上被削弱。」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