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本港餐飲外賣平台發展
香港是美食天堂,作為彈丸之地,要覓「食」並不難,不論連鎖餐飲還是小店食肆,總有一間在附近,外出用餐早已成為港人的習慣。不過,早年的疫情改變大眾的消費模式,一定程度激活了本地外賣市場。
據市場估計,疫情期間餐廳的外賣訂單佔50%至60%,較疫情前不足兩成顯著增長。就在疫情期間,外賣平台卻出現「一雞死、一雞鳴」的現象,這邊廂,美資Uber Eats鳴金收兵,結束經營5年的香港業務;那邊廂中資美團摩拳擦掌,以Keeta品牌入局香港市場,攻城略地,越戰越勇,最終逼退戶戶送(Deliveroo)。
Keeta燒錢搶客 foodpanda吸納戶戶送
根據市場粗略統計,香港的外賣市場整體每日訂單不足百萬宗,相比內地餐飲外賣,日均訂單峰值高達7800萬宗,僅看數字可謂差天共地。雖則兩個市場截然不同,然而Keeta仍以後來者姿態搶攻香港,不難發現香港正是美團作為海外布局的重鎮之一。
對於入局香港市場不足兩年的Keeta,為要快速破局,燒錢搶客在所難免。至於苦守市場逾十年的foodpanda,未有絲毫鬆懈,直接把戶戶送的香港資產收購過來,壯大規模。
無疑,戶戶送退出香港市場,反映該集團的戰略調整,亦是香港外賣市場由增量競爭轉向存量博弈的體現。隨着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平台間的差異化競爭尤為重要,精細化的營運能力勢將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外賣平台的真正考驗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