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非擬人化打造《貓貓的奇幻漂流》

時間:2025-04-06 05:01:23來源:大公报

  圖:《貓貓的奇幻漂流》主角貓咪終於克服對海洋的恐懼。

  今年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最佳動畫電影」《貓貓的奇幻漂流》,以貓咪為主視角,講述一場冒險和奇幻的旅程。電影沒有一句對白,通過純粹的畫面和自然聲音講述故事,也沒有塑造一個特別擬人化的動物世界,而是令觀眾明顯感受到貓貓眼中的世界,究竟是怎樣一番景象。\葛若凡

  影片由拉脫維亞的導演金茲·齊巴洛迪斯(Gints Zilbalodis)執導,故事沒有一句對白,導演通過純粹的畫面和自然聲音來敘述故事,攝製組利用五年時間手繪動物和自然景觀,盡量用主觀鏡頭、客觀鏡頭、擬態鏡頭、移動變焦鏡頭等鏡頭語言構建了一套獨特的畫面體系,讓觀眾感受到貓貓所看到的世界。

  更貼近動物習性的表達

  雖然這部電影向我們傳遞的還是「個人與社會」這個「老套」的主題,並且套用了聖經中「諾亞方舟」的設定,講述了動物們依靠一條船在末世求生的故事。但電影設計在「老樹上開出了新花」,主要角色貓,在一定程度上並沒有被刻意擬人化,從電影的類型上一直在擺脫電影敘事的人類中心主義,這與多數動漫電影有極大不同。

  電影中的「角色」貓、狗、水豚、狐猴、鳥都保留着自己的習性,在自己的習性下進行邏輯延展去完成擬態化。筆者十分欣賞導演沒有將裏面的小動物們擬人化,而是讓牠們保持了更貼近真實獸性的行為和表達。因為沒有對白設計,就要完全依靠小動物的行為,去推動劇情發展,採取真實動物發出的各種聲音取代語言對白,主創團隊對於鏡頭和聲音都進行了大量藝術加工處理,令觀眾自然地了解劇情和具有象徵性的信息。再使用視覺語言和本來在劇情邏輯中應該出現的聲音,參與敘事,讓觀眾更有代入感。

  雖然電影中的小動物們都沒有經過擬人化處理,但觀眾依然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投射。例如貓特立獨行的習性,可要在這個諾亞方舟中生存,牠必須學會如何和船上其他小動物合作。船上的拉布拉多狗,起初牠有些盲從,需要其他小動物去告訴自己怎麼做。但最終為了生存,狗也學會了獨立思考,所以貓和狗在相同的一段末世旅程中牠們的成長路線截然相反。其他動物身上也有現代人際關係的種種對照……

  營造身臨其境的觀影感

  仔細分析,一艘船上的五隻動物代表「馬斯洛需求」的五個層次。水豚、環尾狐猴、拉布拉多狗,鷺鷹、貓分別對應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故事的戲劇衝突並非來源於劇情本身,抑或是來源於「角色」本身,而是動物角色的真實性,以及多處擬態鏡頭的運用,更顯得觀眾像是動物們的同伴一樣身臨其境。

  另外,主創故意沒有採用特別寫實的畫風,反而讓人眼前一亮。諸多的細節刻畫反倒是因為畫風的清奇而變得相當明顯,水和光的呈現都很細膩和真實。貓貓和鯨魚有四次相遇是要表達萬物的存在總有遠超生命本身的意義,鯨魚幫助貓貓或者說方舟度過了危機衝出阻礙,看到了生生不息的自然力量。

  不過,由於導演雖不想擬人化動物進行敘事,但難免會從人的角度出發去展開劇情,從而並不是徹底放棄了擬人化敘事。而這種做法會削弱敘事性,使得劇情會顯得薄弱,且沒有足夠強的戲劇衝突,讓整部電影缺乏敘事的推動力。

  電影中,一開始怕水的貓貓也有四次看向水中的自己。前面三次水面都是湍急或者是一層又一層的漣漪,而只有最後一次,貓咪終於看到了平靜水面上的自己,代表了內心的平和和主角成長的完成,令整部電影成為了一部極其治癒又充滿深意的動畫電影。末世的環境,人類消失的遺跡,神秘的神諭高山和夢中的太空幻境,又讓這部動畫電影增添了神話寓言故事的夢幻,為影片加分不少。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