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盧安悅引用實證研究指出,家族企業的表現優於非家族企業。右圖:陳燿璋稱,歐洲家族的繼任者會考慮更廣泛的親戚。\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大公報訊】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家族及家族辦公室諮詢主管盧安悅昨日出席亞洲金融論壇時,引用實證研究指出,家族企業在各種環境中往往表現優於非家族企業,而家族企業的上市公司通常回報高約10%。
然而,家族企業在代際傳承中面臨挑戰。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表明,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為24年,只有3%的企業能傳承到第四代。盧安悅表示,家族企業傳承,將所有權和管理權交給家族下一代,這是最常見的策略。
其次,聘請外部專業人員擔任經理,這種模式在歐美國家的成熟公司中更受歡迎,如香港近年來的大型IPO,創始人的股票不參與日常管理,家族只保留所有權而非管理權。另外,拆分家族企業的所有權,亦適用於家族有多元化業務的情況。
從更廣泛人選考慮繼任者
寶聲集團董事局主席陳燿璋在同一場合表示,家族企業傳承問題歸結為兩個因素,一是企業所在行業和商業模式是否可持續,世界變化快,很多傳統行業也在快速變化,如果不可持續,最好解散企業。
二是對最佳繼任者的斟酌。陳燿璋指出,很多歐洲家族會考慮更廣泛的親戚,甚至是在家族企業工作了幾十年的學徒,作為企業領導者,當中要考慮所有利益相關者,不僅是家族成員,還需考慮員工、政府、供應商和客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