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私營博物館的一席之地❸/有許多好收藏但難獲曝光量 「聯動策展,哪怕兩三年一次就好」

時間:2024-12-28 05:01:18來源:大公报

  圖:今年「香港博物館節」開幕活動「繽FUN博物館嘉年華」。

  今年11月的「香港博物館節2024」舉辦了逾70項精彩節目,吸引了超過63萬人次參與。今次博物館節的博物館夥伴數量(香港)亦達到新高,共有12間機構參與其中。公營博物館在博物館節中獲得可觀的影響力,但這樣的曝光量私營博物館卻很難獲得。香港未來還會舉辦很多藝文盛事,加之每年3月被稱為「香港藝術月」,博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F11攝影博物館創辦人蘇彰德建議,「康文署可以邀請一些大型博物館合作,一起在3月策劃主題展覽。這樣的策劃一開始不需要很頻繁,哪怕兩三年一次就很好。」\大公報記者 顏琨

  自9月底至今,古魏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已經3個月。目前,古魏博物館的運營狀態在創辦人魏昭鳳的意料之中,「博物館的設立並非一朝一夕。古魏博物館在面向公眾開放前並沒有做太多推廣,我們希望觀眾欣賞過後去做推廣效果會更好,目前各方面的效果很值得鼓舞。」

與康文署合作設門票優惠

  3年前,古魏博物館創辦人古楚璧與魏昭鳳以近2億的價格買下黃竹坑環匯廣場的一層空間。在古魏博物館門口的電子屏上,收錄着館內藏品的詳細資料,藏品數字化的記錄仍在持續更新中。魏昭鳳表示,「觀眾在參觀前想要了解任何一件藏品,點開圖片就能一目了然。」

  瓷器、銀器是古魏博物館的重點藏品,一整面馬克杯牆上可以看到中式的圖樣和西式的家族徽章,呈現出中西文化的交匯融合。除了讓觀眾近距離欣賞藏品,魏昭鳳特意在古魏博物館設置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的空間,供觀眾更好地了解藏品的背後故事,「我們是從做一個博物館的角度去考慮和規劃所有的設施,牆上播放的是我們自己找團隊去拍攝的宣傳片,我們還設置了咖啡廳和文創店。」

  除了日常舉辦展覽,古魏博物館亦積極策劃一系列教育活動和工作坊。魏昭鳳表示,「因為我先生是意大利人,意大利的社團在推廣方面有給予支持。開館之後,每周二和周六,就會有意大利的學生來到古魏博物館學習中國文化。」

  目前,古魏博物館開設兒童英語戲劇工作坊「藝術呈現活歷史──中國茶壺的戲劇探索」、唐詩訓練營等課程,並於日前宣布與康文署的新合作,觀眾可帶着康文署的博物館通行證以優惠價30元購買入場門票,亦可在每周日享受免費入場。

  在魏昭鳳看來,南區有潛力成為繼西九文化區後的又一文化地標,「南區在文化發展上有很大潛力,這裏有這麼多行山徑,香港仔的漁鄉風情,還有很多畫廊,這些都值得更好的推廣,成為南區的文化名片。」

個體平台推廣力量有限

  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到南區旅遊,魏昭鳳做了很多嘗試。「我們嘗試與南區的酒店聯絡,希望能夠進一步展開合作,例如以他們的住宿憑證來到古魏博物館可以獲得優惠。但就我們的力量來推進,目前還比較難。如果從開拓南區的大方向考慮,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事實上,僅靠私營博物館自發在社交平台推廣,宣傳的力量始終有限。截至12月27日,小紅書平台上有關古魏博物館的帖子超過7790篇,官方賬號的粉絲量達到348,最高一篇獲讚的為正式開幕當日的帖文,獲讚量和收藏數量分別為191和155。可見,私營博物館要受到更多關注,若能獲得特區政府的支持便有更大的舞台被更多人看見。魏昭鳳表示,「我們在小紅書上推出了慢活南區一日遊,以古魏博物館為起點,將博物館與南區的行山路線相結合。我們會繼續在自己的平台推廣,也希望旅發局等機構能夠多宣傳南區的特色。」

  提及香港最具規模的博物館盛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康文署舉辦的「香港博物館節」,自2015年首次舉辦以來,已成功舉辦十屆。「香港博物館節2024」舉辦期間,康文署策劃在轄下的博物館及藝術空間推出豐富的文化活動,還邀請27個粵港澳合作夥伴(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的單位)參與,將香港博物館節活動推向大灣區更多城市。

  梳理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不少私營博物館曾以「博物館夥伴」的身份參與其中。饒宗頤文化館曾參與過4次香港博物館節的活動。饒宗頤文化館高級節目經理陳敏玲表示,「我們通常會提前半年收到康文署的郵件邀請,如果我們的活動與今年博物館節的主題契合便會參加。」她認為,私營博物館參與博物館節的過程比較被動,主要是把博物館節期間事先計劃好的活動告知康文署,「對我們而言,參加博物館節就多了一個宣傳平台。」

共襄盛事增添文化氛圍

  「香港博物館節」以康文署轄下的15間公營博物館、2個藝術空間和3個文化辦事處為主要平台,向公眾宣傳和推廣中華文化的多元藝術與文化領域。立法會議員馬逢國表示,「特區政府的博物館已經定好了主題,每一個博物館都有專門的目的,比如最近更名的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而私營博物館不同,民間也有很多很好的收藏,私營博物館發揮了民間的智慧和努力。」

  目前,「香港博物館節」對於私營博物館的參與方面並未公開更細節的內容,這讓想要與「香港博物館節」做一些聯動策劃的私營博物館有心乏力。12月中旬,裝修後的F11攝影博物館在跑馬地重新開幕,開幕展覽以「Come back-Here is your home!」為靈感,講述西班牙畫家畢加索與知名攝影師大衛.道格拉斯.鄧肯長達17年的友誼故事。蘇彰德表示,「選在這個時間開幕是為了能與今年博物館節舉辦的時間相呼應。」

  每到「藝術三月」,諸如Art Basel、Art Central、香港國際文化高峰論壇等活動吸引全球的文化界人士來到香港。蘇彰德建議,「康文署可以與大型博物館合作,策劃例如友誼這類比較中性的主題,相信私營博物館也會響應參加。大家以不同的展品和策展角度來呼應相同的主題,讓遊客和全球文化藝術界人士可以在短短幾天時間內感受香港的博物館氛圍。」

  康文署回覆大公報記者查詢時表示,未來將繼續與海內外知名博物館合作,明年上半年在香港藝術館舉辦「塞尚和雷諾阿的世界──法國橘園美術館及奧賽博物館珍藏展」,及3月底在香港舉行第四屆博物館高峰論壇。此外,康文署計劃推出「香港非遺月」,加深大眾認識國家和香港非遺項目。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