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兆申在香港推動崑曲發展、研究之外,也改編並創作劇本。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古兆申曾為浙江京崑藝術劇院改編《牡丹亭》上下本,強調至情可以跨越生死界限,去年在西九戲曲中心上演的「紀念古兆申先生│崑曲《牡丹亭》」,就是古兆申改編的這一版本。
2005年,古兆申為上海崑劇團改編《蝴蝶夢》,他根據清人嚴鑄本改編的台本,以四個演員飾八個角色講述莊子試妻故事,以全新的詮釋手法,融入現代人視角。公演後反應甚佳,各地崑劇團紛紛排演,並曾在美國演出,亦甚受好評。
隨後,古兆申思考為何不能有崑曲版全本《紫釵記》,遂嘗試把崑曲《紫釵記》改成了一個兩晚演出本。劇本完成之後,一直未有劇團排演,後來又把這個本子壓縮為一晚本,亮相2016年「中國戲曲節」開幕演出。他以「紫玉燕釵」為軸,貫穿霍小玉/李益愛情的主題,而人物、情節均依原著,只改動了黃衫客這一人物的設定,「在我的改本裏,我把黃衫客與李益上司劉公濟兩者合為一人。因為《紫釵記》不同於《牡丹亭》的浪漫與超現實,是一齣寫實風格的戲碼,因此人物設定,就要符合當時的歷史情境。」古兆申曾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