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家長群體要求教育局重新檢視「本地學生」的定義。
子女教育一直都是高才通移民的重要考量,但也成為無良中介招徠生意的賣點。此前報道稱,有移民中介通過為客戶申請香港人才計劃,幫助其子女取得受養人簽證,其後組織在深圳進行為期六個月的封閉式刷題培訓,最終以「自修生」身份參加香港DSE(中學文憑)考試。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向記者表示,近兩個月陸續收到本地家長的相關反映,現已提請政府相關部門盡快彌補「考試移民」的漏洞。
「考試移民」現象須正視
數據顯示,自2023年至今年9月底,共有8.5萬名18歲以下受養人,隨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的獲批申請者到達香港。
由香港家長群體成立的「本地學生大學學額關注組」,10月發起網上聯署,要求教育局重新檢視「本地學生」的定義。根據過去本港大專院校收生安排,凡持有「受養人簽證」的未年滿18歲學生,即符合第5類本地學生「LS5」定義,在大學學額及學費方面可獲得政府的保障及補貼,但「考試移民」現象引發了關於升學公平性問題的討論。
建議參考內地高考移民模式
「本地學生大學學額關注組」目前主張,「LS5」類別學生申請時至少在香港本地中學就讀滿三年。張欣宇認為上述要求主要是參考了內地「高考移民」的處理模式,但最終方案的形成還是要基於香港特區政府的全面考量。他又稱,如果高才通續簽失敗,子女也會失去受養人身份、無法繼續留港上學。「我們需要回歸政策的本質分析問題,高才通的初衷是為了吸引更多人才來港定居,只有合資格人士才能享有香港市民的同等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