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竹月堂藏清乾隆年製霽藍釉梅瓶。
藏品可以折射出藏家的志趣和性情。在簡永楨眼裏,「單色釉瓷器表述華夏文化之最高境界,即簡潔不浮、不囂不靡、不媚不染」。而他本人亦是多年來一直保持低調謙遜的態度,與當下喧囂浮躁的藝術市場形成了鮮明對比。
談收藏,簡永楨直言應將興趣放在首位。「以瓷器為例,自元朝開始,三大系列,單色、彩瓷、青花,選擇哪個要看個人興趣。」他不建議藏家盲聽拍賣行的吹捧而「但求最貴」。他認為,有了興趣之後,還需要有學問,閱讀相關書籍、博物館的專著等,都是提升方式,如果有機會,還可以向名家請教。他提到,從事收藏還需要有胸襟,「如果買錯東西也不要往心裏去。」「如果要做大收藏,非三五七年可成,起碼要二十年,如此便需要足夠的經濟能力。」
儘管擁有數百件的單色釉珍藏,簡永楨表示,自己只是扮演「保管人」的角色,「人與藏品絕無永存共對之可能。人生幾何?暫得於己,亦快然自足。」然而,提及藏品的捐贈,他仍舊表現得十分謹慎。於他而言,如果捐一些不太重要的收藏,就沒什麼意義,因為「一件好的勝過十件百件普普通通的。」而如果要捐贈千萬元級別的珍貴收藏,則需要考慮包括藏品捐獻之後的保存狀況等諸多因素,「我未必將來不捐,但現在有小小權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