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受第五波疫情打擊,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今年首季本地生產總值(GDP)下跌4%,差過市場預期的1.3%,為2020年第四季以來首次錄得收縮,而去年第四季本港GDP上升4.7%。不過,政府發言人指,本地疫情自3月初以來逐漸減退,讓社交距離措施得以逐步放寬,加上政府各項支援措施,應有助本地需求在今年餘下時間恢復。
政府發言人表示,香港經濟在今年第一季面對巨大壓力。外圍方面,環球需求增長放緩,加上疫情對跨境運輸造成干擾,嚴重拖累出口表現。本地方面,本地第五波疫情及因而實施的防疫措施,嚴重打擊廣泛的經濟活動和經濟氣氛。
根據預先估計數字,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在今年第一季按年收縮4%,終止先前連續四季的按年增長走勢。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實質本地生產總值下跌2.9%,上一季則幾無變動。
按主要開支組成部分分析,整體貨物出口下跌,服務輸出亦見收縮。
本地方面,私人消費開支轉跌,整體投資開支跌幅擴大。
恒生銀行經濟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師薛俊昇表示,首季本港經濟收縮,反映了內外不同因素的影響。外圍方面,環球經濟增長放緩,加上供應鏈問題似乎再度加劇,令本港實質出入口下跌。本地方面,受之前疫情影響,消費及投資俱見轉弱。
他認為,未來數季本港經濟前景依然面臨不少挑戰,環球經濟放緩或會持續,意味對外貿易貨量增長可能繼續轉弱。另外,主要央行加快加息,或會削弱企業投資意欲。
不過,薛俊昇指近期本港疫情轉趨穩定,加上政府推出消費券等刺激經濟措施,可望有助零售銷售市道有所好轉。
他預計,下半年本港經濟表現會較上半年改善,但具體經濟復甦速度仍要視乎環球經濟情況、主要央行收緊貨幣政策速度及未來疫情發展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