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市場的保險規模持續擴大,為配合需求,不少企業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科技化及數碼化,以搶佔市場份額。
AXA安盛亞非區行政總裁韋國敦指,疫情爆發後,大眾更主動購買保險,業界也積極拓展線上線下融合,以提高更高質量的產品,特別是大灣區市場愈益重要,因中小企僱員對保險的需求強勁。
平安集團首席創新執行官羅中恒認為,大機構要推動改變不易,但過去十多年平安集團在國際上招募全球頂尖的科技專才,這些人才除來自保險業外,還有不少曾任職國際級科技公司,目前集團有逾3萬名研發工程師,擁有豐富經驗開拓新業務,能透過科技製造場景配合業務發展。
科技令險企在疫情下仍有可觀增長,眾安國際總裁兼ZA Insure行政總裁許煒稱,自2017年9月眾安在綫(06060)在港上市後,業務增長超過100%,而眾安除了提供科技平台外,也會協助其他公司數碼化,對疫情後的發展感到樂觀。
保泰人壽保險(Bowtie)首席商務總監龔榮權指,保險業務與科技結合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包括理賠自動化、網上管理保單等。客戶在購買保單時也能自行辦理,毋須依賴中介。為了迎合客戶的需求,保泰人壽保險更推出市場少見沒有投資或儲蓄成分的「純保險」產品,同時又正建立自身的診所,日後客戶走到保泰人壽保險營運的診所,可用個人資料登入賬戶,直接進行身體檢查,診所會提供數碼醫療數據。即使被視為較傳統、需靠經驗診症的中醫,診所也能透過科技提供科學數據。
個人化產品應運而生
虛擬保險公司Blue行政總裁兼執董孔德秋估計,未來將有更多的傳統保險公司加快轉型,市場將有更多個人化的新產品,這個演變過程實際上會由顧客推動,而非保險公司本身。不過,目前本港與內地及東南亞相比,數碼化及電商滲透率仍較低,同時也缺乏科技人才,這是保險科技在本港推進上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