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藥明生物近年多次跌穿保歷加通道底部,股價走勢卻不盡相同。
港股經過去年的調整後,今年無論是大行還是散戶投資者都開始看好其走勢,雖然近期恒指走勢波動加劇,但仍認為今年的表現會較外圍更好,在追落後的情況下,一些優質股份可伺機吸納。不過,投資者可能遇上一個問題,即使看好某個股份,究竟如何去界定最佳的入市時機呢?\大公報記者 許臨
企業的盈利、行業前景、產品受歡迎程度、公司負債比率等,這些都可以分析企業的質素,也可以用以判斷業務的發展是否有優勢,但這些財務數據卻未能告訴大家,何時應買入股份,因股價除了受企業的盈利表現影響外,也會受到市場氣氛、買賣雙方力量差異等因素影響,要判斷市場氣氛及買賣雙方的力量差異便需依靠技術分析。
認識頂部中軸底部
技術分析會依靠圖表形態又或技術指標來分析股價走勢,當中保歷加通道是多年來最多人運用的技術指標之一,也是最多人用以判斷「撈底」時機的指標。
保歷加通道這個指標分為三條線,分別是頂部、中軸及底部。一直以來不少投資者都認為,當股價升穿保歷加通道的頂部,走勢便大多會遇上阻力,股價即將回落,但若股價跌穿保歷加通道的底部,走勢則會有支持,股價也即將會反彈。
所以很多投資者會選擇買入一些股價跌穿保歷加通道的股份。不過這種入市方法其實存在很多「漏洞」,一些專家認為,股價跌穿保歷加通道底部,股價確實有機會作出反彈,但也要分析整體走勢是處於上升趨勢,還是下跌趨勢。若屬於前者,股價反彈的機會大很多,這才是較佳的入市撈底時機。
例子如藥明生物(02269),在(圖一)上可看到,股價於2021年11月8日、12月15日,2022年1月6日及2月8日分別跌穿了保歷加通道的底部,但股價反彈的幅度卻很輕微,這是撈底失敗的例子。
跌穿通道底部不一定反彈
但若看藥明生物在2021年5月10日後的走勢,當日股價同樣是跌穿了保歷加通道的底部,但其後股價卻由100元以下大幅上升至143元以上。為什麼同樣是跌穿保歷加通道底部,走勢卻會有所不同?
若再看(圖二),藥明生物的股價在2021年5月10日跌穿了保歷加通道底部時,應先看看上一次跌穿保歷加通道底部是何時?圖中可見是2021年3月9日,若要確定整體是處於上升的趨勢,最新一次股價跌穿保歷加通道底部時的最低價,必須比上一次跌穿保歷加通道底部時的最低價更高,可以看到去年5月10日股價跌穿保歷加通道的最低價是比去年3月9日的最低價為高,這確定了是上升趨勢,股價反彈的機會也會較大。
其他例子可看滙控(00005),(圖三)中可看到,滙控的股價在2021年11月30日跌穿了保歷加通道底部,而上一次跌穿保歷加通道底部則是在2021年9月21日,而11月30日的最低價比9月21日的最低價更高,這確定了是處於上升趨勢,其後滙控的股價也由約42.95元急升至曾高見59.6元。
特步(01368)也出現相似的情況(圖四),股價在今年1月10日跌穿了保歷加通道底部,上一次跌穿保歷加通道底部的日子是2021年12月7日,由於今年1月10日的最低價比2021年12月7日的更高,同樣也確定是處於上升趨勢,股價也由11.78元反彈至最高見1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