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保監局執行董事(長期業務)許美瑩(左)、保監局長期業務部副總監呂愈國。\大公報攝
【大公報訊】繼證監會之後,保監局昨日亦就投資相連壽險(ILAS)產品發出新指引,保險公司日後需通過保監局的評估程序(Green Light Process)並得到核准,才能向證監會遞交認可申請。保監局同時引入全新的投連壽險類別,名為保障型投資相連壽險(Protection Linked Plans,簡稱PLP),特點是提供較高額的人壽保障,為受保人於年屆65歲前提供最少150%的應繳總保費作身故賠償(見表)。
增保障型類別 賠150%保費
投連壽險是保險公司發出的壽險保單,向保單持有人提供壽險保障另加投資選項(一般是基金)。市面上仍可銷售的ILAS有49隻,其中25隻(51%)屬於「固定105%」產品類別,即身故賠償額為戶口價值的105%(又稱105保單)。保監局長期業務部副總監呂愈國指出,與「105保單」不同,PLP是以受保人的應繳總保費計算身故賠償,屬於高保障產品,並非單純105%與150%的分別。
保監局的評估程序由即日起生效,呂愈國表示,PLP屬於新產品,如果保險公司提交的文件齊備且過程順利,理論上可於明年第2季或上半年推出市場。另方面,他形容105保單「有存在價值」,保監局無意扼殺;據保監局收集得來的訊息,保險公司亦無意「拎走現有產品」。相反,假如PLP推出後受歡迎,市場可能出現更多相關產品。
保監局執行董事(長期業務)許美瑩表示,PLP旨在引入較高的身故保障成分,配合簡單和透明的收費結構,以及規範的基金選擇,冀有助收窄本港的保障缺口和促進普惠金融。她認為PLP特別適合40多歲或以下的在職年輕人,而且「越早買越好」。年紀稍長的人士,則可透過不同的年金產品為退休早作規劃,舉例說,購買合資格延期年金(QDAP)的平均投保年齡是47歲。
因應ILAS中介人佣金架構的現存流弊,保監局在昨日發出的通函亦提出改善建議,例如中介人首年可獲發的佣金不應超過總佣金的50%,餘下佣金分5年攤分等。
香港保險業聯會對保監局的建議表示歡迎,認為以原則為基礎的監管框架,能夠推動發展、鼓勵創新和促進競爭,同時能確保公平待客,並顧及中介人的報酬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