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近年香港出口表現
由於全球疫情逐步受控,海外需求迅速增長,加上去年基數較低,不少商會人士均看好今年香港出口表現,一般料增長15%至20%,而貿發局更預測大升25%。然而,雖然訂單不絕,但因供應鏈不穩及一櫃難求,要準時交貨及如期收款則屬一大難題。展望明年,不明朗因素包括:變種病毒能否受控、歐美與中國經貿關係走勢、美國通脹之影響,部分坦言「睇唔通」,傾向持盈保泰為主。\大公報記者 李信
談及今年市況,從事出口的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巢國明向大公報表示,今年首三季歐美疫情較為平穩,再加上美國持續「放水」已逐漸見效,刺激需求反彈,但東盟及印度則受疫情重創,很多生產受阻,令許多訂單回流至內地,很多在內地有廠房的港商受惠不淺。
巢國明說,雖然近期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已傳播至多國,部分甚至再次封城應對,可能拖累聖誕節這個銷售旺季的表現,惟首十個月香港出口表現理想,保守估計今年出口增長可望達15%以上,若情況理想或升逾20%。
原料緊張 廠商不敢接單
一向專門研究出口走勢的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表示,雖然海外需求上升,但今年出口市道仍有不少挑戰,很多貨櫃在各地面對擠塞,令市場供不應求,一些港商反映貨櫃價格急升4至10倍,加上原材料供應緊張,廠商因而不太敢接單。然而,今年首十個月香港出口同比升26.7%,以有關數據分析,該局原先估計今年增長15%,相信是低估,近期將出口增長預測調升至25%。
儘管今年出口生意頗佳,但挑戰亦不少。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向大公報表示,疫情打亂全球供應鏈,許多原材料及零部件不能準時付貨,因而推高價格,以芯片為例,甚至加價亦難以搶到貨源,迫使相當多廠家不敢去盡接單,一切要視乎獲得多少芯片而定。再者,現時一櫃難求情況未見改善,運費又「貴到離譜」,廠家要步步為營,擔心接單後無法如期收款,反招更大損失。「按首十個出口數據來看,今年香港出口升一成應不成問題。」
物流不穩 提防買家「賴賬」
林宣武表示,去年疫情令海外買家減少採購,以致庫存偏低,待今年疫情回穩後,買家都不斷補貨,使廠家生意頗佳,但因物流受阻,估計為數不少的產品到了付款期,可能仍在等待泊岸,若買家未能趕在聖誕節將產品送到門市,便會損失很大,屆時產品滯銷,可能無力「找數」給廠家,最終或會形成做了生意卻收不了錢的慘淡結局,故即使今年香港出口表現亮麗,但未必等於香港出口商大賺,仍有很多不明朗因素,要待明年初才清楚。
至於主要行業表現,林宣武及巢國明均認為,疫情令不少人家居工作,且不少學生要在家網上上課,料電子出口值增長不俗,可望達15%;玩具、紡織及成衣則較為疲軟,料增幅為3%至5%,而鐘錶則反彈力較強,業界估計可達升20%,相信主要是智能手錶帶動。
談及出口大贏家,相信是珠寶業,今年首十個月出口升59.4%,從事珠寶業的香港中華廠商會永遠名譽會長吳宏斌分析指,首先是去年基數太低,另一主因是疫情令消費者不能外出旅遊,不少人將相關費用用於購買珠寶自用及送禮,料今年出口可望升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