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專訪于和偉/追憶百年風骨 致敬覺醒年代

時間:2021-04-07 04:24:13來源:大公報

  圖:電視劇《覺醒年代》回溯中國共產黨建黨歷史。\劇照

  建黨百年,風雲際會。日前,由央視推出的電視劇《覺醒年代》火爆熒屏。該片以回溯百年的歷史視角、細膩入微的人物刻畫、電影水準的質感體驗,清晰勾勒出百年前的那段烽煙歲月,重現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時代驕子的形象與風骨。近日,大公報對劇中陳獨秀的扮演者、著名演員于和偉進行了獨家專訪。透過他的演繹和理解,《覺醒年代》的創作幕後得以徐徐揭開。\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

  一九一五年初,日本早稻田大學校園內,翠色初染,怡人安然。兩團中國留學生正為「倒袁」還是「挺袁」激烈爭執。青年學生李大釗痛陳袁世凱簽署二十一條的賣國行徑,力主開啟民智、推行共和。「如你所言,是個見識極高的青年。」聽完李大釗的慷慨陳詞,一個「叫花子」模樣的人這樣評論道,眾人扭頭,但見那人正在扒拉別人的剩飯剩菜,蓬頭之下,雙目炯炯,嘴角滋着一抹油星。他,就是陳獨秀。

  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兩位創始人之一,這般形象的陳獨秀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鮮少出現,而陳李初會的鏡頭更讓人心潮澎湃。從這一場景開始,《覺醒年代》拉開了百年前群英匯聚、報國圖強的大幕。觀眾也看到了更多以往從未被表現過的歷史細節。高達九點二的豆瓣評分,網絡上熱烈的評論交流,都印證着這是一部成功且出圈的「歷史正劇」。

  主旋律出圈貴在「真」

  《覺醒年代》講述的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前跌宕波瀾的故事,歷史背景涉及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張勳復辟、護法運動等一系列中國近代歷史事件,將布爾什維克主義進入中國前的這段往事呈現在觀眾面前。故事主線從一九一五年《青年雜誌》問世開始,以《新青年》對民眾進行思想啟蒙為中心,聚焦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與其他同類題材的表現手法不同,《覺醒年代》從揭露政治、經濟範疇的「硬歷史」,轉向描述以文化精神為主的「軟歷史」。正像有評論說的那樣,這種主要從思想、文化視角講述建黨前史的創作思路,是對當下知識強國、文化強國思想的貫徹,也在創作上為主旋律題材影視作品開闢了新路子。

  「宏大的敘事,細膩的表達,精緻的畫面,都是這部劇作成功的原因。」談到對《覺醒年代》的評價,于和偉認為,這部劇作不僅講述了一段段精彩的歷史故事,更全景式地展現了那個年代的整體風貌,特別是準確呈現了當時那一批先進知識分子的精神內核。

  三演陳獨秀仍出「新」

  在「精神之覺醒 思想之啟蒙」的主脈之下,《覺醒年代》自然而然地選擇了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的相知相識,再到因理念不同而分道揚鑣的故事作為敘事主線。與此同時,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等革命青年對於真理的追逐,則構成了一條重要的輔線。

  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對於中共兩位主要締造者「南陳北李」,講述李大釗生平的劇作相對多一些,有《李大釗》《鐵肩擔道義》等,對陳獨秀的描寫卻不多。事實上,新文化運動時期的陳獨秀,絕對是急先鋒式的人物,這一點恰恰是《覺醒年代》前期集中展現的地方,亦算是填補了一項空白。

  對於于和偉而言,其實這次並非他首次扮演陳獨秀。此前,在電視劇《中國1921》中,于和偉曾扮演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一年間的陳獨秀,其後在電影《建軍大業》中,于和偉飾演了一九二七年的陳獨秀。此番在《覺醒年代》,于和偉扮演的則是從一九一五年到一九二一年這七年間的陳獨秀。時間跨度更大,人物層次豐富,成為于和偉這次出演陳獨秀面臨的全新挑戰。

  研讀史料力求神似

  「從樣貌上講,我是有差別的,但塑造人物更重要的是神似。」于和偉表示,通過閱讀大量史料,自己對陳獨秀逐漸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他身上有一種曠達之氣。具體說,他既武斷,也堅定;既狂狷,也赤誠。我覺得,抓住這些特點之後,陳獨秀的形象就可以出來了。」

  在於和偉眼中,百年前的時代驕子們,都共享一種赤誠,都心懷一種擔當。而陳獨秀,無論在個性上,還是從人格上,都堪為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卓越代表。

  作為一部獻禮之作,《覺醒年代》不僅用精良的製作感染着觀眾,同時也深深地打動着劇中的演員。「正因為要塑造好這個角色,我才有了這樣一個契機去靜心地研讀民國社會歷史風貌的書籍,包括陳獨秀的傳記,包括其他大儒的筆記,做足功課讓我真正走進了這些文化先驅的精神世界之中。」于和偉說,在風雨飄搖的時代,在國運危殆的關口,我看到了,他們是怎樣昂然地挺立在那裏,怎樣抗爭在救國救民的征程上。可以說,這個角色深深地教育了我。

  如今,坐在電視機前,以觀眾的身份觀看這部劇作,最令于和偉動容的,依然是陳獨秀的那句台詞:「我愛這個國家,我要為這個國家去做點什麼……」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