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3C科技/後疫情時代 「AI+醫療」前景廣闊/大公報記者 徐小惠

時間:2020-07-11 04:23:30來源:大公報

  圖:仿生手臂採用ABS塑膠材料,同時透過醫用電極連接手臂肌肉,感應肌肉收縮時的電訊號,從而做出各種手勢及動作

  人工智能(AI)作為當前世界發展的趨勢之一,遇見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現實,向來以醫學見長的香港,要如何抓住這樣的機遇?本周一,一場圍繞「AI+醫療」的專題座談在中環展開,根據「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此前發布的《香港人工智能發展策略研究》報告(下文稱「報告」)內容,醫界學界商界各抒己見,探討如何通過制度設計,讓AI更好的服務於醫療系統和產業,並最終回饋造福社會。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高級研究主任楊荃荃表示,希望能通過這份報告,敦促政府搭建AI發展的藍圖與框架,增強醫療領域內發展「AI+醫療」的優勢,吸引全球資源匯聚香港,推進研發與應用在香港的落地,並可以再次輸出國際,提升香港「AI+醫療」全球影響力的同時,惠及本地醫療系統。

  楊荃荃講到,香港在實現AI與醫療領域結合上,具有三點優勢,包括香港充足的醫療人才資源;香港作為國際社會進入內地的平台的資源整合能力;以及香港醫管局的公營醫療數據系統,可以為「AI+醫療」提供大數據支持。

  「報告」提出未來發展「AI+醫療」人才的多項措施,包括提高科技科目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比重、成立香港人工智能學院、增加人工智能的碩士和博士課程等;同時建議利用香港的平台優勢,將市場輻射到內地。而這一切的前提,是醫療數據的開放。

  數據為王

  「『AI+醫療』的發展,不僅需要資金、教育、工業產業鏈的配套,還需要建立有利於數據應用和醫療研究的政策。」「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林曉燕說。AI很多時候是指以機械學習為基礎的人工智能智慧,機械學習是指演算法通過分析數據潛在的關係,識別特徵、進行判斷、模型優化,從而做出預測或決策。也就是說,大量的數據是AI學習的基礎。沒有醫療大數據作支撐,「AI+醫療」則為空中樓閣。

  香港的醫療數據分為公營和私營兩部分,其中公營醫療數據方面,「香港公立醫療系統早在1995年已採用統一的『臨床諮詢管理系統』,收集了覆蓋所有香港公營醫療機構、時間周期長達25年的醫療數據。這是目前國際上數一數二、規模頂級的醫療數據庫,十分有競爭力。」林曉燕續稱:「但這些資源僅對大學開放,使得企業與商業機構除與大學合作外,無數據可用。」因此,報告希望政府能放開這部分數據,使之為商業機構所用,將來更好的回饋社會市民。

  加強保安

  談數據,就不得不談大數據所涉及的隱私與安全問題。當前,針對數據侵犯問題,國際社會紛紛採取措施,2018年歐盟和美國分別推出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加州消費者隱私保護法案》,前者被認為是最嚴格的數據保護法。楊荃荃說:「在數據的使用方面,掌握數據的人責任重大。香港目前在此方面尚無對私營機構數據監管的政策。」

  在AI時代,明確和加強數據持有者和使用者的責任、制定醫療數據管理的最低標準,不僅能從機制上降低數據侵犯的風險,更有利於全社會達成關於人工智能的共識、建立公眾對大數據信任。為此報告提出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問責制度「合理的醫療數據開放機制」。

  今年1月,美國確診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在隔離病房中接受機器人聽診治療,並通過咪高峰與病房外的醫生遠程對話。之後隨着疫情加劇,AI在預防、確診、治療,甚至疫苗的研發過程中都發揮出自己的作用。機會不等人,人工智能商業化的門檻正越來越低,香港需要抓住這個時代潮流。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