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精神啟示錄/社會氣氛祥和 有助市民精神健康/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 陳仲謀醫生

時間:2020-05-24 04:23:13來源:大公報

  圖:疫情趨緩,香港人具防疫意識,出外仍然戴上口罩

  Covid-19(新冠肺炎)已經在地球肆虐了超過半年,人類的總感染數字已超過520萬例,而死亡個案亦已多於33萬。香港在5月13日前連續二十多日「零確診」,但當日又出現兩宗本地個案,全球的疫情亦未完全受控。疫情反覆無常,港人知道不能掉以輕心,政府於母親節(5月10日)放寬「限聚令」,市面暢旺,可能只是曇花一現。若要持續消費可能要等待一個指標的來臨:大多數人在外不用戴口罩。這個局面幾時出現?就要視乎全球疫症的形勢和港人的信心。

  居安思危防疫不鬆懈

  本地專家對是否繼續戴口罩,各有不同的看法。前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認為香港的傳播鏈已基本消失,市民戴口罩本質上只是一種習慣和社交禮貌。可是港大的袁國勇教授卻認為,縱然有機構研發出疫苗,他寧願繼續佩戴口罩,因他擔心疫苗的可靠性和副作用。港人對權威人士相反的意見有什麼反應?現在不得而知,而筆者認為實況是建基於信心。

  2003年的SARS在6月中結束,絕大部分市民紛紛除掉口罩,參與由政府資助的大型活動,西班牙班霸皇馬訪港,大球場高朋滿座,不單是球迷雀躍,而且人心興奮,經濟活動迅速開展,自然推動消費的上升。現在雖然政府承諾以巨額公帑支持各行各業,但成效有多少?僱主和僱員想法不同,人人忐忑不安。

  金錢是否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當然不是。社會氣氛的祥和,才有助市民的精神健康,才可安貧樂道。最基本的是衣食住行,正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

  今次我們能夠有效對抗新病毒的傳播,有賴全民自發性的防疫措施,如在口罩供應稀少昂貴時,便四處張羅購買佩戴。大概是SARS的經驗,使我們有居安思危的思維,深感世事無常,練就忍耐和刻苦的優點;大家有極高的防疫意識,不但不抗拒戴口罩,反而視之為護身符。筆者相信在「集體心理」下,大多數港人會繼續戴口罩,直至全球疫情消失為止。

  為什麼歐美各國的市民多不願戴口罩?是不是他們對自己的抗疫能力有特別強勁的信心呢?其實,這是基於東西文化的差別。西方各國每年死於季節性流感的人很多,所以,他們認為有病就一定不要上班和上學。戴口罩是病了,病人需要到醫院接受診治時才適用,所以他們都不注重以口罩抗疫的功能。在深層次的心理上,他們普遍認為戴口罩就是病了,是個弱者,因此政治人物便盡量不用,甚至視之為禁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