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17套紅外線測溫布防 北京西客站「守門」\新基建發圍 金睛火眼抗疫

時間:2020-05-11 04:23:48來源:大公報

  圖:乘客通過安裝紅外體溫檢測防控系統的西客站出站口A

  「智慧城市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對城市的精準感知,滿足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時代凌宇科技公司董事長黃孝斌博士對大公報描述他在12年前創業時的夢想。而今年當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侵擾人們時,他對智慧城市和智慧應急的理解就更深刻了。「大數據戰役由於快速和精準,因此最適合疫情防控的信息收集、數據分析和協調指揮。」

  大公報記者 孫志

  今年2月,由時代凌宇負責運維的「智慧西站」迅速擴容:加裝在出站口的17套「紅外體溫檢測防控系統」在大人流條件下做到一秒內同時監測15人,體溫誤差不超過0.3℃,人臉識別、數據存儲和分析等,這一系列智能響應為拱衛首都、守護健康立下功勞。

  大年三十,黃孝斌通過微信群召開緊急辦公會,專題研究西客站出站口大流量旅客體溫快速精準檢測問題。大年初一,會同常駐西客站的信息化運維團隊一道展開工作。大年初二,展開現場踏勘工作,當天做出詳細設計、施工方案,開始平台軟件研發工作;當晚完成全部前期管線的敷設預埋工作。一天幾十個電話聯繫廠家,確保以最快時間保證設備分批到貨。「每一步都密鑼緊鼓,疫情期間每一天都是在與時間賽跑。」黃孝斌說。

  硬核和硬仗 下了「死命令」

  「硬核」和「善打硬仗」是外界對於時代凌宇公司和黃孝斌管理風格的評價。然而風格不是一天形成,既和公司定位有關,又與歷經實戰考驗有關。事業一部副總經理劉春光則稱黃孝斌是「技術流」,這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個人擁有19項發明專利,具有理工男的典型特徵,思維縝密,行動派。

  黃孝斌2007年開始創業,對於當時註冊資金只有4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的科技型小公司來講,「人才、資金、品牌、資質和業績,這幾個坎兒就像一個死循環狀態,相輔相成,哪一個環節突破了才能有下一個環節,所以雖然我們有很多的理想,但是一開始落地,你就要面臨生存的挑戰。」黃孝斌回憶說。所以,抓住機會就意味着透過縫隙贏得了生存空間。

  接受公司指派前往北京西客站的劉春光表示,時間和技術的壓力對於已有十多年積累的公司團隊,已不是大問題,成熟的應急方案都能很好地化解。他做過高強度的城市副中心行政智能辦公項目建設,每一個時間節點都要在趕工的節奏下確保交付使用。這次特殊性是疫情風險和要克服心理的壓力,鑒於對疫情的高度重視,公司高層也給他下了「死命令」。而他也認為公司「善打硬仗,關鍵時刻要體現責任擔當」。

  大客流大面積 探測難度大

  至於北京西客站加裝紅外測溫設備的難點,劉春光坦言:「每個出站口環境不一樣,測溫對於人的照射角度,安裝高度都受影響,特別是要考慮每個出站口的客流基本上是在日均5000人。這種對於大客流的大面積探測,要讓設備實際發揮效果,是一個挑戰。」

  「覆蓋4個出站口的17套紅外線檢測設備,安裝到位後只是在出站閘機上方增設了一排白色的紅外攝像機和黑色的恆溫校溫儀,出站旅客跟平時一樣,不需停留就可快速通過。發現體溫超過37.3℃的旅客,可自動報警提示並在後台自動截屏和視頻數據供追溯。」時代凌宇IBA融合創新研究院樊勇博士介紹說。

  研發晝夜不休 打造智慧大腦

  黃孝斌還親自帶領公司研發隊伍晝夜不休,根據不同需求研發出「北京市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檢查系統」、「街鄉居民疫情防控填報系統」等多個疫情防治軟件系統,其中有智慧大腦針對返京隔離人員的每天2次督察,有確保監管單位掌握「三類場所」的疫情防控情況,還有覆蓋所有鎮街和所有社區(村)兩種類型的網格圖層數據,以及面向市民的「小凌疫查」公益小程序。

  創業之初的團隊目前保持了90%的人員穩定,除了發展的硬道理,共同的情懷和理想沒有因時間而泯滅,還有基於這項大家的事業所進行的股權結構設計,令主要骨幹都成為股東。「平時事情太多同員工交流不夠,疫情期間倒可以有更多時間與同事交流,我講了幾次課,核心還是要練好內功。」這位硬核董事長篤信公司的未來,繫於技術優勢和人才保障。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