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光·影·道\電影成功的理論\田 力

時間:2019-05-23 03:17:14來源:大公報

  電影公司負責人最難答的問題是,如何決定開拍一部電影。一位前電影人在討論《流浪地球》之後提出了他的見解,可以借鑒。

  這位前輩認為商業電影必須有很多觀眾才能成功,而觀眾的口味隨時改變,今天喜歡明天可能討厭,難以觸摸。他自己「發明」了一個關於電影是否成功的理論。

  他認為首先電影成功與質素關係不太大,不是愈好愈賣座,只需在50至90分之間。而大部分電影開畫首天便決定了成敗。成功的電影與其「廣義包裝」有關,他說的是演員、導演和編劇,只要這次組合拍適合他們的電影便成。與此同時,他又指出必須拍攝認真,急就章不成。所以拍電影甚難,輸易贏難,百分之七十的電影是虧本的。

  這位仁兄的「發明」是否有新意,又或者是否準確,可看看歷史。以港產片未進入內地市場來說,最賣座的電影如《英雄本色》、《功夫》及《無間道》等,的確是達到合理的較高水平,但更多的賣座電影其實都在50分以下。他所謂的「廣義包裝」的確有一定的票房保證,但這不算「發明」,歷來的海外買家都着重,尤其是演員方面。而港片的低潮亦由此而起,海外買家指定演員和片種,就是港片衰落的開始。

  這位「發明家」還說有些電影是「奇跡式」大賣,另一些則 「災難式」下跌(票房)。他所謂的「奇跡式」成功電影,多不符合他的「廣義包裝」定義,即演員、編導都不大合格;而「災難式」電影的「廣義包裝」卻肯定非常理想。所以「廣義包裝」有其測不準特質,亦是片商的盲點。

  演員包裝不是成功秘訣,高質電影也非賣座保證,那最重要的是什麼?商業電影是要娛樂觀眾,即to entertain,拉丁文為tenere,意思是to hold,抓住觀眾。商業電影的大忌是沉悶,沉悶的相反不一定是興奮,可以是緊張、懸疑和有趣,總之能抓住觀眾,令他們專注。所以,作為電影公司負責人,必須讓電影能抓住觀眾,無論方法如何,就朝這目標進發。「災難式」的電影和失敗的電影一定抓不住觀眾,「奇跡式」的電影和成功的電影必能抓住觀眾。這理論不是一個發明,而是從商業片的定義出來,一點不高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