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國際化特色是香港發展的「成功密碼」,也是香港未來實現更大發展的信心源泉。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日前在出席「香港財經論壇2023」時,對香港「國際化」發展發表三點意見,並強調香港堅持國際化特色,「面對任何風浪挑戰都不能變也不會變」。這是向香港各界以及國際社會傳遞清晰的信息,中央堅定支持香港國際化發展,香港絕不可能出現「去國際化」,相反的是,國際化的特色只會不斷得到強化和彰顯。香港依然是「聯通世界」的最佳「瞭望台」。
消除海外投資者的疑慮
自2019年修例風波以來,香港面臨種種嚴峻挑戰,所幸中央打出一套「組合拳」,推動香港實現由亂到治,如今正邁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但在美西方反中亂港勢力鋪天蓋地的抹黑、醜化之下,再加上疫情三年影響,國際社會以及部分海外投資者對香港的發展抱有疑慮。例如認為香港只會朝「內地化」發展、未來只會成為普通的「內地城市」云云。
顯而易見,這些看法都是錯誤的,既不能看到香港本身所具備的獨特優點,更看不到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和定位。如果香港只是一個普通的「內地城市」,在助力國家發展上又能作出多大的貢獻呢?可惜的是,這些常理在別有用心者的「政治濾鏡」之下,被人無視。
正因如此,鄭雁雄主任對香港國際化發展發表三點意見:第一,堅持國際化特色是香港揚名立萬的成功密碼、信心之源;第二,發揮國際化優勢是香港由治及興的必由之路、康莊大道;第三,善用國際化平台是香港服務國家的優勢所在、貢獻所在。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鄭雁雄主任指出:「國際化特色是香港最鮮明的標識,已經成為海內外投資者和各國友人的普遍共識,是香港作為中國式現代化超級聯繫人的關鍵所在,面對任何風浪挑戰都不能變也不會變。」
鄭雁雄主任的話已經講得那麼清楚了,如果還有人認為香港會失去國際化特色、會「去國際化」,顯然就是昧於事實。一個具有強大國際化特色的香港,必然有助於國家的進一步改革開放,有助於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一個中西交匯、包容開放的香港,必將持久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引得更多投資者紛至沓來;一個聯通世界、自由開放的香港,必然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
事實上,不論是國家「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的「八大中心」定位,還是香港提升鞏固自身競爭力和發展動力的層面,國際化都是當中的關鍵詞。雖然過去一段時間香港遇到了各種困難,而展望明年,世界經濟將進入中高通脹、中高利率、中低成長、極高債務的狀態,香港企業發展會受到一定壓力。但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參與和助力國家全面開放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香港更不可能「閉關自守」,必須繼續增強與其他經濟體的商貿聯繫,尋找新的增長點。在國家發展戰略下,加上各方共同努力,中國式現代化將令香港及內地的經濟發展更加蓬勃。
日前舉行的「香港財經論壇2023」,數百名來自於世界各地的政商界人士出席,由於場地所限,許多人不得其門而入,這既是說明這場論壇的受歡迎程度,更是說明各界對香港國際化發展的信心。
獨一無二的「連接紐帶」
例如,與會的雲鋒基金聯合創始人、主席虞鋒表示,香港是內地與國際的企業家獨一無二的「連接紐帶」,其擁有健全的法律體系,又使用普通法與世界接軌,內地企業若想到國際市場發展,一定會選擇香港作為仲裁地。目前,內地在綠色能源及科技製造產業的生產能力非常強大,有走出去海外的需要,香港是最好的選擇。
香港具有五個無與倫比的優勢,這是港人所珍而重之的,也是國家所看重的,更是國際投資者所關切的。中國式現代化有如萬馬奔騰,一往無前,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中間交匯處,香港就是至關重要的交匯點,具備連接內地與國際的優勢。此情況下,內地企業來港開展分公司,為香港帶來利潤,帶動香港的離岸貿易,將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
太古集團主席白德利稱,「一國兩制」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一國兩制」延續至2047年以後,絕對是香港長期穩定及信心的基礎,故此太古地產已擬定未來十年投資1000億元的計劃,當中內地項目佔一半,希望香港樓市可盡快築底,看好內地和香港市場長線前景。
如今,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希望搭乘中國式現代化巨輪。「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我們也可以說,「下一個香港,還是香港!」不論國際政經環境如何變化,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國際化的特色不可能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