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電展開福島核電站清理工作前,必須先查明核燃料碎片的地點和規模。但由於核電站輻射量高,人類無法接近,必須使用機器人和機械臂進行遠端操作。但是,由於核電站內部損毀嚴重,這些機器體積必須要小,也無法使用厚重的防輻射套,因此挑戰重重。
由於現場輻射量遠高於人體可以承受的水準,日本工程人員利用量身定做,配備攝影鏡頭的機器人,以調查反應堆情況。2017年,東電使用東芝研發的「蠍形」機器人進行探測,但機器人不是在未抵達地點就在路上被卡住,就是在作業兩小時後因為高輻射量停擺,「陣亡」速度比預期快5倍。。
這款「蠍形」機器人可以承受73希沃特(sievert)輻射值,但反應堆內部偵測到輻射值650希沃特。1希沃特的劑量足以造成不適和噁心症狀。人體暴露於5希沃特下,會造成半數暴露者於1個月內喪生,10希沃特劑量則會讓人於數周內喪命。
2019年,東電用遙控機器人深入2號反應堆,首次嘗試尋找核燃料碎片。但到了去年8月,東電卻推遲了在此基礎上的碎片樣本取出工作,據稱是大型機械臂研發受阻。\(法新社、共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