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基督教小學聖約學校27日發生槍擊案,一名兒童離開學校時在巴士上哭泣。\路透社
【大公報訊】綜合美聯社、《華盛頓郵報》、CNN、《華爾街日報》報道:3月27日,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一所小學傳出槍聲,成為美國槍支暴力氾濫的最新寫照。從2020年起,槍支暴力已經成為美國青少年「頭號殺手」。《華爾街日報》最新民調顯示,78%受訪美國人對他們的下一代能過得更好「沒有信心」。
瑞士研究機構「小武器調查」數據顯示,美國人口為3.3億,人均擁槍1.2支,全球最高,約44%美國家庭擁有槍支,約三分之一的人個人擁有一把槍。從2020年開始,美國大型槍擊案數量有急速上升趨勢,槍支暴力也在同一年成為美國青少年兒童死亡的頭號殺手,超過交通意外、疾病、濫藥等原因。
35萬學童曾經歷校園槍案
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小學槍擊案,是美國今年第131起大型槍擊案。截至3月28日,美國18歲以下人士共403人被槍殺,957人受傷,當中11歲以下有58人死亡。美國「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的數據顯示,美國青少年兒童死於槍支暴力的比率比歐盟高22倍,比澳洲高23倍。
美國兒科學會的技術報告指出:「校園槍擊事件是過去半個世紀中出現的新現象,美國則是世界上校園槍擊事件發生率最高的國家。」
槍支暴力氾濫,不斷向校園蔓延。據美聯社和《華盛頓郵報》最新統計,從1999年的科羅拉多州哥倫拜恩高中大屠殺至今,全美校園共發生376起槍擊案,共有34.8萬學生在校內經歷了槍支暴力,其中大型槍擊案發生15起,共造成175人死亡。今年全美已發生13起校園槍擊案,共有6名兒童遇難,4名成人喪生,納什維爾槍擊案是今年為止死亡人數最多的校園槍案。
網民:封TikTok比控槍更重要?
關於槍支暴力和第二修正案的討論,一向是美國政治議題的核心。總統拜登除了譴責事件,不斷抱怨國會無法通過控槍法案外,只是老調重彈,缺乏實際措施;共和黨總是將槍支暴力歸咎於槍手的心理疾病,紛紛呼籲武裝校園、讓教師佩槍,而不碰觸控槍話題。
佛羅里達州民主黨國會眾議員弗羅斯特質問,為何校園槍擊案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他說:「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些事情,並且一直在想我們作為年輕人的一生,在高中、初中和小學,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在互聯網上,有網友迅速地將最新的小學槍擊案,與美國國會近期TikTok的聽證會聯繫起來,批評議員們對槍支暴力視而不見,卻頻頻無理打壓一個社交平台。在上周TikTok的聽證會上,多位眾議員圍攻TikTok行政總裁周受資,問他「你知道有多少孩子死於這些TikTok挑戰嗎」,當時有網友寫到,「向你保證,死於槍支暴力的孩子比死於TikTok挑戰的孩子還要多,但美國步槍協會(NRA)永遠不會接受審判。」有網友說,美國校園槍支暴力氾濫,三名兒童為此喪生,但國會卻只顧着封殺某個社交媒體平台,非常的諷刺。
美媒:兒童再次成為輸家
另外,根據《華爾街日報》和芝加哥全國民意研究中心24日發布最新民調顯示,「高達78%的受訪者持悲觀情緒,對未來不抱太大希望,並認為下一代生活會較差。」美國民眾的悲觀情緒,已達到了自1990年該項民調開始以來的最低點。
CNN 28日發表《美國兒童再次成為輸家》的評論文章,指出美國社會越發兩極分化,在控槍這一重大議題上缺乏黨派共識,當前美國的政治癱瘓意味着周二早上總會有孩子像往常一樣去上學,但某一天放學卻永遠無法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