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德國鐵路運輸工會會員27日在不萊梅火車站前示威。\美聯社
【大公報訊】綜合《衛報》、路透社報道:歐洲生活水平危機進一步加劇,在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交通運輸部門工人27日起展開24小時大罷工,為了爭取加薪以應對高企的通脹率。德國火車、巴士等公共交通服務全面癱瘓;慕尼黑與法蘭克福機場暫停運營,鐵路及船隻貨運亦停罷。
27日,德國各地的機場、港口、巴士、地鐵和火車站均處於停擺狀態,數百萬名通勤者在工作周首日面臨交通中斷。由德國威爾第工會(Verdi)和鐵路運輸工會(EVG)發起的大罷工持續24小時。威爾第工會代表包括機場員工在內的約250萬公共部門僱員,鐵路運輸工會代表德國聯邦鐵路公司和巴士公司的23萬名工人。
航班停飛影響38萬旅客
除了柏林的勃蘭登堡機場外,包括德國兩個最大機場慕尼黑和法蘭克福機場在內,該國所有大型國際機場全部停飛。德國機場協會估計,38萬名航空旅客受到影響,僅在法蘭克福,就有近1200個航班、16萬名乘客的行程被取消,滯留的旅客只能睡在長椅上。
除德國外,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的全國大罷工及示威活動持續數月,民眾上街抗議通脹高企、生活成本危機、能源價格高、政府施政不善等。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本月爆發「捷克反貧窮」示威活動,示威者表示,與烏克蘭局勢相較,更希望領導人優先關心本國公民的利益。
朔爾茨政府沒錢加薪
俄烏衝突發生後,歐盟決定停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德國在爭奪新能源的過程中受到衝擊,近幾個月的通脹率超過歐元區平均水平。今年2月,德國通脹率達到8.7%。
威爾第工會要求加薪10.5%,這意味着每月至少加薪500歐元;鐵路運輸工會要求加薪12%,即每月至少加薪650歐元。工會領導人警告說,加薪與否關乎數千名工人的「生存問題」,但僱主們最多願意加薪5%。
分析指,罷工工人幾乎都受僱於德國公共部門,如果大幅加薪,將擠壓朔爾茨政府的財政空間,使聯合政府的財政預算談判更加艱難。在經歷新冠疫情和能源危機導致的支出增加後,德國財政部正專注於減少赤字。
德國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克萊默表示,27日的罷工對德國日收入1.81億歐元的運輸業造成的經濟影響有限,但如果罷工持續較長時間,情況可能惡化。他表示「罷工將使人們神經緊張」,並「損害德國的商業形象」。
EVG主席伯克特警告說,可能在復活節假期期間進一步發起罷工。他說:「我們被困在這裏太久了。大公司受益,而維持社會運轉的普通人什麼也得不到,民眾必須打兩份或三份工才能維持生計。」
能源轉型前景不佳
德國《圖片報》日前披露一份外洩的歐盟文件,顯示德國是受能源危機衝擊最大的國家。根據歐洲工業圓桌會議(ERT)的調查,有超過34%的德國企業決策者計劃暫時中止或減少對現有公司的投資,15%的人打算永久停止和減少投資。
德國工商會協會(DIHK)對2.7萬家公司進行的另一次調查顯示,每四家公司中就有一家在考慮將其生產或服務轉移到國外。由於高能源價格和缺乏供應保障,德國化工集團巴斯夫、汽車製造商BMW、大眾等大型企業均表示將遷往別國投資。德國的能源密集型行業,如建築、金屬、鋼鐵、造紙和電子行業也受到較大影響,不萊梅和漢堡的鋼鐵廠已經減產,造紙、金屬等工廠也屢次停工或安排更多調休。
文件顯示,歐盟對德國開發新能源的努力並不看好。儘管德國政府誓言到2030年將電力系統中的80%能源改為可再生能源,但價格高漲對德國的綠色轉型投資造成毀滅性影響。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表示,到2025年,德國將出現400萬千瓦電力缺口,到2030年甚至將達到3000萬千瓦的電力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