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蘇榕蓉報道:對於台灣首艘自造潛艇舉行「命名暨下水典禮」,但現場並沒有舉行真正的下水儀式,華僑大學學者張立齊向大公報表示,這背後透露出不少問題。
張立齊分析,台灣自造潛艇的建造過程並不順利,曾經遭遇過多次的困難和挑戰,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缺乏關鍵的技術和零部件,尤其是柴油機、電池、減震系統、壓力殼等核心部件。除了技術和零部件的問題,台灣自造潛艇的建造過程還面臨着時間和成本的壓力。
張立齊分析,和解放軍海軍的039A/B常規動力潛艇相比,台軍的潛艇已經落後幾十年。從現場為數不多的照片來看,該艇還沒有裝備包括消聲瓦等在內的一系列靜音措施,焊接粗糙,潛艇上最重要的「紅區」裝備電池和桅杆尚未裝配完成,可見蔡英文的「自造之路」如此急功近利,「海鯤」號未來到底能發揮出什麼戰力是一個大大的問號,根本改變不了兩岸海軍實力的懸殊對比。
張立齊指出,民進黨因為近期進口蛋爭議導致民調下滑,讓原計劃2024年年底前交付的潛艇「政治下水」,目的就是要給明年1月的選舉拉票。實際上,台所謂「自造武器」無非是螳臂當車,在浪費人民的血汗納稅錢,不論是「海鯤」號潛艇,還是後續潛艇建造計劃,都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此外,有專家表示,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專業人士以及廠商暗地裏幫台灣建造潛水艇,從技術層面上講,台灣本身並沒有能力對潛艇進行零件整合和綜合集成,造出來的潛艇在航速、續航力、下潛深度上面都遠遠達不到世界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