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記者到曱甴屋觀察,發現走廊貼了「已噴殺蟲劑」的警告,但仍能聞到濃烈的惡臭。\大公報記者伍軒沛攝
「垃圾屋」影響環境衞生,有市民組織義工隊幫助住戶清理雜物。社區組織協會表示,以往接觸屯積垃圾的個案,不只限於公屋戶,也包括劏房和私樓單位,但共通點也是獨居長者,要解決問題,重點是有耐性地游說,以及營造「危機感」,例如若不清理,隨時要搬走。
民間組織「建。祝義工隊」過去六年,已經清理了逾百間「垃圾屋」,該組織於2015年成立,成員包括社工、物業管理人員、家庭主婦、工程師、裝修人員等。
義工隊成員Gary表示,不少戶主也擔心,清理時扔錯重要的東西,扔棄後又會「心思思」尋回物件,所以清潔雜物時,特別照顧戶主的情緒和心理狀態。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也有提供相關的支援服務。社協副主任施麗珊認為,不少戶主屯積物品,往往是希望尋求安全感,部分人精神異常,要游說對方「斷捨離」,要先取代對方信任,「一定要很有耐性,慢慢地游說,還有就是『危機感』,要給他知道,如果不再處理,業主不再續租,如果是公屋戶,可能被扣分『冇屋住』。」
有社工認為,現時的社會福利資源,主要提供簡單家居清潔等短期服務,促請政府加強支援「垃圾屋」個案的心理需要。
戶主多為獨居長者
「垃圾屋」不只一間,有地區人士表示,石硤尾邨美賢樓一名住戶有拾荒習慣,導致樓層接連多日出現木蝨、曱甴,甚至走入隔壁單位;位於馬鞍山的欣安邨,也有一間「超級曱甴屋」,單位經常傳出臭味,曱甴走出走廊通道,對街坊構成困擾。
位於欣安邨的「超級曱甴屋」,戶主是一名五十多歲的獨居長者,因右腳截肢行動不便,要長期坐輪椅。有傳媒早前成功入屋訪問戶主,屋內有不少曱甴周圍爬,垃圾膠袋隨處扔在地上,經一批義工幫手清潔,情況才大為改善。\大公報記者馮錫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