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西部地區首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國廣核集團廣西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
3月25日6時55分,隨着168小時試運行試驗圓滿完成,中國西部地區首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國廣核集團廣西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正式具備商業運行條件。值得一提的是,「華龍一號」這一次真正擁有了一顆「中國心」──由中國完全自主研發的核電神經中樞「和睦系統」。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梅俊表示,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投產發電,進一步驗證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安全性和成熟性。\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報道
3月25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示範工程迎來全面建成投運一周年。一年來,「華龍一號」全球示範工程福清核電5、6號機組始終保持安全可靠運行,持續向社會穩定輸送清潔電力,充分驗證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安全性和先進性。
滿足587萬人年度用電需求
中廣核反應堆理論設計首席專家、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盧向暉對大公報表示,「華龍一號」採用177組堆芯燃料組件、雙層安全殼、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等多項設計特徵,在安全性提升的基礎上,反應堆堆芯功率較國內二代核電機組提升了約9%,整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是二十大及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之後首個高質量投產發電的核電機組,匯聚了中廣核40多年來在核電研發、設計、建設、運營所積累的技術經驗,肩負着中國三代核電批量化建設的歷史使命。「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投產發電,進一步驗證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安全性和成熟性。」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梅俊在投產現場表示。
記者了解到,防城港核電項目還是中國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建設的首個核電項目,是西部大開發重點項目和廣西重點工程。項目規劃建設6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預計一、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產後,年發電量將突破345億千瓦時,能夠滿足587萬人口的生產生活年度用電需求,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超104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856萬噸,環保效益相當於種植7.8萬公頃森林。
「和睦系統」自主研發
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是核電站的「神經中樞」,控制着核電站數百個系統、上萬個設備的運行和各類工況處理過程,對於保證核電站安全穩定運行發揮着重要作用。而這一次,「華龍一號」也真正擁有了一顆「中國心」──由中國完全自主研發的核電神經中樞「和睦系統」。
據悉,「和睦系統」(FirmSys)是中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級數字化儀控平台。上海中廣核工程科技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孫永濱表示:「『和睦系統』首次應用到『華龍一號』機組,在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順利通過了冷試、熱試、裝料、併網等多個階段的重大考驗。機組的成功投產,驗證了我國三代核電技術和先進核電儀控裝備的良好融合。」
多年來,經過不懈攻關,中國在眾多高科技領域都逐漸擺脫了被國外「卡脖子」的境況。以核電產業為例,以「華龍一號」等為代表的中國製造,不僅實現了完全技術自主,更日益成為走向國際的「中國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