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拍攝活動採風開鏡儀式上,參加活動的粵港澳攝影家合影留念。\大公報記者帥誠攝
「羊城嬗變.廣州百年百棟建築看變遷」粵港澳攝影家拍攝活動採風開鏡儀式24日在廣州舉行,活動將通過粵港澳三地攝影家的多元視角和影像語言,記錄廣州百年老建築、新地標的變化,生動反映時代面貌更迭和羊城發展變遷。「穗港兩地,同根、同源、同語言。」作為攝影家代表,香港文聯理事、中攝協香港會員分會主席陳炳忠說道,攝影家們來到廣州就有如回到家中的感覺,親切而溫馨。香港風光攝影師馬德龍則表示,「改革開放後廣州每天都在變化,這次來廣州看到更多現代化建築,將會是我重點拍攝的對象。」\大公報記者 帥誠廣州報道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香港中聯辦宣文部、澳門中聯辦宣文部指導,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主辦,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承辦,香港文聯、澳門攝影學會、適馬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支持,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協辦。活動作品將於今年底集結成畫冊,並在廣州和香港舉行主題攝影展。
香港中聯辦原副主任楊健、廣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新山、廣東省新聞辦副主任鄧鴻、香港中聯辦廣東聯絡部主任范克勝、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編輯王欣之等嘉賓共同為活動開鏡啟動。
演繹灣區人文優勢和創作潛力
廣東省新聞辦副主任鄧鴻致辭表示,「『廣州嬗變.廣州百年百棟建築看變遷』主題活動,再次演繹出大灣區文脈相親、語言相通、地緣相近的人文優勢和創作潛力。」「穗港兩地,同根、同源、同語言。」作為攝影家代表,香港文聯理事、中攝協香港會員分會主席陳炳忠表示,攝影家們來到廣州就有如回到家中的感覺,親切而溫馨。這場活動能讓攝影家們更方便地、更近距離地親近廣州。
來自香港的攝影師張勇軍表示,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後,從香港到廣州交通便捷選擇多,「這次來到廣州感覺變化很大,印象最深的是整個城市都是十分乾淨漂亮。」張勇軍回憶起自己早年來廣州時,街上車輛尾氣污染大,這次來廣州不僅看不到黑色的汽車尾氣,還多了很多新能源車,正逢春暖花開,道路兩旁滿樹花朵也成為羊城亮點。
「這些年我去過內地的四川、新疆、西藏,拍攝了許多祖國西部風光,通過參加這次活動,能夠有機會從不一樣的視角觀察廣州這種既傳統又現代的城市,十分期待。」作為一名香港風光攝影師,馬德龍一直也熱愛內地的壯麗風光,「改革開放後廣州每天都在變化,這次來廣州看到更多現代化建築,將會是我重點拍攝的對象。」
香港攝影師隋彪回憶起自己三十多年前在廣州的生活,「當時我才十幾歲,騎着自行車在廣州的大街小巷閒逛。」人來人往的廣州火車站和中山紀念堂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既有百年老建築,又有城市新地標,廣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隋彪表示,這次自己最想拍攝的是廣州大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