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舞龍隊2日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門口的廣場表演,迎接商貿城兔年開市。/新華社
「我是特意趕在市場開市第一天下的單,中國人講究開門紅,第一天就開單一年生意都興隆。」印度外商Depak在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新年開市當天(2日)就下了2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訂單,他說要把疫情3年失去的時間都「搶」回來,還打算把中國更多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帶回印度。隨着中國內地防疫政策優化,義烏外商紛至沓來。據悉,新年開市首日,有「世界超市」之稱的義烏國際商貿城總人流量超22萬人次,較去年上升14.8%,恢復到疫情前流量。/大公報記者 王莉
同樣來自印度的外商Raja雖然回到義烏才十幾天的時間,但已經下了20個貨櫃的訂單,並且又新成立了一家外貿公司。他告訴記者,經商20年來他所有的生意都來自義烏,大到行李箱、工藝品,小到文具、玩具,總能在義烏找到合適的貨源,每年兩三百個貨櫃的訂單不在話下。
新德里逾70%襪機自義烏進口
新年開市第一天,他早早來到了市場。「現在重點在選貨,為4月和9月的採購旺季做準備。」他說,「前幾年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今年新公司成立後都想慢慢做起來,印度市場很大,義烏製造很好。今年預計採購量將超過400個貨櫃。」
「在印度新德里最大的批發市場裏,大部分襪子都是我從這裏進口過去的,而且當地70%以上的襪機、鞋面機,也是我從這裏進口的。」已在義烏經商15年的Depak視義烏為自己的福地。然而因疫情影響,他近3年時間沒來義烏,直到去年10月,實在等不住的Depak一聽說有到義烏的包機,馬上就辦妥所有手續飛了回來。
外商扎根 直播「我們市場」
「疫情後我就一直沒來過中國,採購主要依靠在義烏的僱員,保險起見只做原本比較成熟的貿易,這就導致公司拓展非常受阻。」如今,看着重現生機的市場,他連連對記者說「Very lucky」,因為自己可以第一時間回到義烏。今年Depak計劃要在義烏大幹一場,「我打算開拓襪子原料進口的生意,比如棉紗、棉線等。把中國更多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帶回印度。預計今年訂單會翻番。」
「我們市場開市啦!你們隨時可以過來啦。」已經習慣把義烏國際商貿城稱作「我們市場」的敘利亞外商Jamal一早就帶着家人趕到市場一邊拍照、拍視頻,一邊通過社交平台向國外客戶現場直播開市的熱鬧景象。「疫情三年,很多外商回去了,但我一直在義烏。從去年底到今年初,有好多國外客戶都來問我義烏現在怎麼樣了,什麼時候能再來,所以一開市我們就來拍些市場和產品的照片、視頻發給他們。」「我想通過這些照片、視頻告訴他們,不要有任何顧慮了,趕緊來吧。」
「我來義烏已經10年,兒子今年17歲,女兒15歲,他們在義烏的時間遠遠超過在祖國的時間,義烏可以說是我們第二個家。」Jamal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訴記者。聊到今年的採購計劃,Jamal雖然沒有透露確切的數字,但連連表示「一定會大幅度增長」,「我給自己取的中文名字叫李駿馬,相信今年的生意也一定會像『駿馬』一樣奔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