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生活與社會/通過家庭專訪 建立正向價值觀

時間:2023-03-29 04:24:39來源:大公报

  初中學生剛剛步入青少年階段,建立清晰的價值觀尤為重要,而家庭觀念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價值觀,包括家庭成員對家庭的功能、傳統、習俗、規範和生活方式的看法和理解,透過家庭生活單元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方式以及建立身份和自尊。

  家庭生活單元的重點是了解家庭功能的基本概念,另外能使學生識別和舉例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並從中理解家庭功能對個體和社會的重要性。首先教師可以列舉一些新聞作為例子(如父母疏忽照顧導致子女身心受創),讓學生討論在個案中父母是否盡到了責任,如果沒有的話,父母應該如何盡責?從而讓同學分組進行討論,可以得出結論,家庭的功能包括:情感連結、經濟能力、教育、保護及心理支持等。

探討子女義務和責任

  然後教師可以提供幾個情境,讓學生進一步探討作為子女有什麼義務和責任。

  情境一:孩子想要參加一個社交活動,但父母不同意,雙方應如何溝通?

  情境二:父母病倒了,子女可以為父母做什麼?

  學生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可以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有什麼因素影響父母子女關係,例如文化、價值觀、家庭經濟狀況等。最後教師可以做出總結,充分的溝通是一個健康家庭的必要條件,而溝通必須是雙向的,最理想的溝通是大家平日能隨便交談,必要時能認真討論。可以引用正向溝通五常法讓學生舉例子,包括常讚美、常投入、常喜樂、常聆聽及常細味,讓學生學會如何正向思考,解決家庭衝突。

  完成以上內容的課堂教學後,配合多元化的評估,以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分組完成家人專訪。每個組別的同學需要在組內邀請一位家長作為訪問對象,以訪問的形式完成報告。訪問內容可以包括家人的職業介紹,為何當初選擇這個職業,這個職業的樂趣/挑戰在哪裏,這個職業是否會影響和家庭成員的關係等。同學需要提前觀看一些人物專訪的報道以掌握訪問的技巧,包括準備工作、態度與如何發問。在訪問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分配角色,例如攝影師、記錄員、記者等,每個同學需要合作完成一段訪問的影片,並製作簡報在全班面前分享。教師需要在過程中給予建議及提醒,在報告完成後進行回饋和總結。

  以家人專訪的形式進行評估,不但能讓學生增加對課程內容的投入感,而且對於訪問同學家長的職業,他們也倍感新鮮。在匯報的過程中,他們對其他組別的分享亦充滿興趣,例如有小組訪問的家長是一名曾經參與1996年八仙嶺大火救災的警察,他最難忘的就是救出在火海裏的孩子,比破獲大案更讓他感覺到自己的使命。這位家長和同學們分享,雖然作為警察常常要加班,犧牲了一些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但是這份工作時刻守護着這個城市,正因為有警察在,社會才更安寧,因此也令他更珍惜和家人的時光。在匯報的過程中有同學講述父母的工作眼泛淚光,平時他們沒有想過父母的責任不單是照顧家庭,原來對社會也十分重要,增加了他們對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本課以家人專訪收尾,能幫助學生將學到的家庭相關概念內化成為正向的價值觀,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亦可加深家庭成員直接的溝通、尊重和包容。

  培僑書院教師 門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