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引領的新一輪汽車產業變革,將成為未來全球科技創新進步的最大新賽道。
新能源、新基建、人工智能幫助中國經濟打造了新引擎。在新能源、新基建領域,中國企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用不用、怎麼用,決定了企業的成長性和整個經濟的發展活力。汽車作為人工智能的最佳載體,相信在中國車企中,一定會誕生一批世界引領的汽車、科技品牌。
人工智能浪潮席捲全球,但現在看到的大模型,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部人工智能。現在的AI大模型是依靠外部輸入數據,被動地認知眼前身處的世界。探索的人工智能發展的終極形態是什麼?英偉達(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所講的「Embodied AI」或許可以作為一個參考。「Embodied AI」是指:AI像人一樣擁有一個物理的軀體,能感知、能互動。讓AI能主動地和物理世界建立鏈接,進入到「真實的世界」。
汽車業AI應用最廣泛
汽車是最接近這一理念的載體。因為自身的特點,汽車能通過傳感器來感知環境,通過語音與人互動,也能在場景學習、模型迭代中不斷提升自身決策的準確度。這些優勢是建立在成熟的技術積累和用戶反饋上的。汽車智能化並不是在最近五年才開始,而是自從電子系統發明開始就一直在進行。某種意義上,智能汽車就是第一代「具身智能體」。
汽車行業已經成為AI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也是AI技術最早實現商業化價值的領域:以下三個行業趨勢足以證明這一點。
(1)汽車自動駕駛領域的算力需求激增。這也推動GPU芯片降本升級,側面上幫助了大量中小科技企業以較低成本去訓練大模型。
(2)AI的數字孿生技術加速車型迭代。可以模擬測試數據,幫助車企快速開發、迭代車型,以往需要兩、三年高投入開發的車型,在AI加持下能縮短到12個月至18個月。
(3)汽車全產業鏈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應用AI優化的汽車自動化產線和智能供應鏈體系能幫助車企降本增效,率先提升企業競爭力,蔚來的汽車工廠做到了97.5%自動化率,可以將350萬種定製化配置的方案,在21天內送達客戶,這都是AI的力量。
現在經常聽到「軟件定義汽車」。其實,定義汽車的不是軟件,是人。隨着生產力和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於生活質量的需求提高不再僅限於物質層面,而更多的追求悅己、個性等內在精神層面的滿足,追求「詩和遠方」。
過去100多年汽車只是一個移動代步工具;在最近的新能源革命中,汽車逐漸轉變為一種智慧出行方案;而未來,汽車最終將成為一個能產生情感共鳴的智能化生活空間,給每個人帶來更美好的生活。
未來方向:手機+汽車
以後的汽車、手機和所有的移動智能終端,都關乎一個問題──生活體驗和幸福感,這場悄無聲息的變革正在發生:蘋果和小米從造手機到造車,蔚來和特斯拉從造車到造手機。
上述企業都意識到了一大趨勢:以汽車、以出行生活為中心的數字互聯體驗,會是將來非常重要一個智能汽車的發展方向。手機、5G移動互聯網用在車上,汽車成為一個移動的生活和工作場景,汽車又能賦予用戶更加豐富、生動的體驗。這是一個以智能化為核心理念的大生態:智能汽車就好比一顆恆星,智能手機成為圍繞汽車的行星,其他移動電子產品成為衛星,環環鑲套、相輔相成,共同組成智能化生活。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NIO Phone作為第一顆運行的「衛星」,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升級。在設計理念上它不是一款傳統的手機,而是一把有屏幕的智能車鑰匙;也是打破傳統定義裏汽車和手機屬於兩個獨立生態圈的鑰匙。智能汽車的交互體驗比手機更沉浸式,場景也更多樣化、自由化、可定製化。作為功能更齊全、潛力更強大的智能汽車,將會像恆星吸引行星一樣,用引力來轉變這一種生態。
注重研發 打造品牌競爭力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全球領先,產銷量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去年,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佔比超過60%。市場規模的全球領先與強大的品牌競爭力,離不開智能硬件與軟件系統的創新發展。
在智能汽車領域,硬件是關鍵的基礎設施之一。蔚來汽車在智能硬件領域一直以來都注重自主研發,以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和駕駛安全性。自主研發的模式不僅能夠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性能,還能夠更好地掌握核心技術,提升公司的競爭力。
比如蔚來這次發布的首顆激光雷達主控芯片「楊戩」,不到兩年時間就出來了,會在今年10月進行量產。這非常不容易,因為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感知系統的核心,是汽車「眼睛」,它的成本直接關係到智能汽車的普及,乃至以後的無人汽車能否落地。但蔚來說這只是「小試牛刀」,未來1年至2年,還計劃量產一些關鍵的自研芯片。自研芯片的量產將進一步加強蔚來在智能硬件領域的布局,提升產品的智能化水平,滿足消費者對於智能汽車的需求。
軟件上,蔚來發布的天樞系統也十分獨特,是中國首個專門為智能電動車操作系統,這意味着電動車也有專屬的定製「大腦」。
事實上,這種投入很有必要。汽車的屬性很特殊,既是消費品、又是工業品。一國要真正發展民族汽車產業,既要結合市場的前沿、又要真正打實底層的技術。在過去的幾次工業革命和能源革命中,全球的汽車行業都是在不斷地進行自我變革和技術創新的。
所以,由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引領的新一輪汽車產業變革,將成為未來全球科技創新進步的最大新賽道,中國品牌也有可能後來居上。數據來看:2022年中國汽車專利公開量36萬件,同比增長13%,其中新能源汽車引領的專利佔比了四成以上。中國乘用車上市公司研發費用970億元人民幣,同比翻了3倍,遠超任何一個其他行業。
中國的車企孵化了許多全球領先的先進技術,從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到智慧能源和新基建領域,無不有中國汽車行業企業的身影。所以蔚來認為,每個季度30億至4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投入,非常有必要。也必須要有這樣的投入,才能支撐起在智能駕駛、芯片等底層科技領域的發展。
從2022年中國首部L3級別的自動駕駛法規出台以來,市場對於更高階的智能駕駛已經等待很久了,蔚來的這次發布,可以說給足了產業從L2到L3跨越的信心。中國車企在這一領域走到了國際前列,也在芯片自主化道路上邁出很重要的一步。
中國的智能汽車一定會搶佔全球創新的高地,這也是長期看好這一行業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