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引發共鳴/英譯「射鵰」增人物獨白

時間:2024-11-05 05:01:47來源:大公报

  圖:《射鵰英雄傳》四卷英譯本,由張菁翻譯完成。

  「金庸曾經說過,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小說的內容是人。從這次新出版的兩本書中就可以看到,他對於優秀的故事和吸睛的人物那種敏銳觸覺。」「射鵰三部曲」英譯者、香港青年翻譯家張菁認為,此次出版的兩本譯文作品都是以人和人際關係為中心,通過對話與互動去表達人物的感情,營造戲劇性。

  「以人為本」這一點與張菁在翻譯金庸小說時的做法不謀而合。她表示:「人性是遠超過小說裏附加的文化、歷史內容的。人的情感是相通的,所以我就抓住這一點來翻譯《射鵰英雄傳》劇情故事,無論是喜歡這個故事,還是恨哪一個人物,都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在《射鵰英雄傳》英文版中,還特別增加了反面人物梅超風的心理獨白。張菁認為,用三四頁紙的篇幅讓梅超風講自己的故事,讀者能感受到她是一個有血有肉形象豐滿的人物,也就有了張力和衝突感。此外,周伯通貪玩、洪七公愛吃等這些金庸筆下性格鮮明的人物也頗受外國讀者的喜愛。

  同為翻譯工作者,張菁更是被金庸的翻譯功底和高效產出所折服。「由於當時他的譯作是刊登在香港的報紙上,所以他就用了很多在今天看來很有時代感的廣東話,諸如『水皮』『乜乜東東』『孤寒』『瓜直』『鬆人』之類的,風趣、幽默,十分接地氣。這些都是非常地道的廣東話俚語。使得文章變得更幽默、風趣,把原文中的文字遊戲有效地傳遞給了中文讀者。這不單是傳統的字面翻譯,更是一種文化上的、心靈上的溝通和文學、文字的再創造。」

  在那個沒有互聯網、搜索引擎的時代,金庸能在身兼數職的情況下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翻譯,也讓張菁敬佩不已。「一篇一兩千字的短篇,我最少也要三天才能翻譯完成。翻譯『射鵰』『神雕』就更加費時了,一卷10回左右,我大約需要用兩年的時間。金庸武俠小說一本40回、100多萬字的創作,他用2年時間就完成了。我的速度都趕不上他的四分之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