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AI加持流浪地球3料四年後面世

時間:2023-03-23 04:24:47來源:大公报

  圖:郭帆(左起)、劉德華、傅若清、吳京接受《大公報》專訪。

  郭帆執導,吳京與劉德華主演的電影《流浪地球2》,斥資6億元人民幣拍攝,於今年春節檔在內地上映,票房大收逾40億元人民幣。毫無疑問,《流浪地球》第一、第二集開創了中國科幻片的先河,亦為中國未來的科幻片發展打下根基。電影團隊已開始籌備拍攝《流浪地球3》,目標四年後面世,除了劇本,亦希望繼續引入新的特效及拍攝技術,當中研發人工智能(AI)也是創作的重要部分。

  劉德華與吳京將會參演《流浪地球3》,期待以全新姿態「復活」,也享受跟整個團隊一起經歷一起成長的過程。/大公報記者 文霏霏(文) 麥潤田(圖)

  電影《流浪地球2》主創團隊包括導演郭帆,主演劉德華(華仔)、吳京,以及投資方中影集團董事長、《流浪地球2》總監製傅若清日前出席香港國際影視展的交流會,並接受《大公報》專訪。《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1》的前傳,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在首集已壯烈犧牲,第二集因為是前傳,他得以現身電影之中。而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在戲中已犧牲,臨死前成為數位生命體。

  吳京笑言想看看華仔的角色如何再殺出一條血路,華仔聞言笑說:「我的角色在第二集的狀況,是導演一早安排好的。導演每次寫東西都寫到(角色)死去,我也想知道在第三集裏還有什麼機會讓角色活過來,可能會完全改變了我們在上一集的性格,有很多路可以去設計。京哥(吳京)的角色又怎麼回來呢?可能是個孩子或者嬰兒,哈哈。因為在不同維度,想像力可以很豐富。所以,為何要在三四年後才會有第三集?因為過程中(團隊)會想到很多新東西,亦要其他方面例如工業的配合,總之我們盡力了。」

  綠布景不多 演員更投入

  《流浪地球》系列不論對製作組或演員來說,也是新嘗試新體驗。吳京以往拍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動作片,如今走入科幻片世界,演戲時面對的可能是一片綠布景。問到喜歡哪一種拍攝方式呢?吳京指《流浪地球2》的實景很多,在美術道具上花了很多功夫,反而綠布景不是太多,此舉讓演員有更大的投入感:「如果面對的是綠布景,演員要想像很多東西。然而,導演讓我們對人、對實物,演員就不用考慮太多,有時真實情感是更重要的,需要切身體會。除了表現關於重力的場面之外,這是無法解決的,其他的導演都以真實場景呈現,我們可以深入其中去發揮演技。」但吳京笑言用實景拍攝,自己跟華仔反而見不到對方,拍戲就是這樣,感覺挺好玩的。

  華仔指,導演在處理科技及感情的戲分時,分得很清楚;如果是感情戲,沒有發現一個鏡頭是用綠布景加特效拍攝的。

  戲中不少大場景都用上新的機器拍攝,華仔笑說:「都是運。我拍的時候,新機器來了,但技術人員未到。工作人員拿着說明書慢慢研究,之後戰戰兢兢地跟我說,可能會出一點點小問題。」華仔指工作人員摸索新機器時,自己只能在拍攝場地上方的天橋去看,不能走近,笑說:「看着他們在練習(操作機器),我忍不住問導演,我們不是今天拍吧。」華仔指使用一台新機器,要時間配合,有些機器可能全球只有兩台,一台已在《流浪地球2》的劇組,但兩個月後,看到工作人員自信滿滿地在使用機器,已很熟練了。這是一種經驗,跟大家一齊成長是很開心的。

  《流浪地球》電影系列由籌備到完成,過程絕不簡單。作為投資方的中影集團,為何有如此大的決心,去打開中國科幻片的市場呢?中影集團董事長傅若清指看到世界上,荷里活的科幻片在大銀幕上有不同的呈現。《流浪地球》團隊精心打磨,加上原創的原著,為團隊設定了科幻片一個很好的價值觀。它的主題框架非常堅實,在導演努力下,第一集電影終於在2019年呈現出來,給他們好大信心去繼續推動科幻片。

  敢於投資 中國有這個底氣

  傅若清說:「兩部電影(我們)敢於投資,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及科技發展已具備了這個底氣。之前有美片《阿凡達》,我們也有比對這個心理,很想出來展現一下。不是說要對戰,就是說中國電影、科幻片也可以做到這樣一個狀態。我們拍科幻片,是為了中國電影整體水平有所提高。」

  郭帆導演表示拍攝科幻片,很多機器都是第一次在中國使用,所以初時會不熟練,有時也要劉德華及吳京等候很久,試過一個鏡頭耗時整整兩天拍攝。他覺得要提高技術,就須不斷的嘗試及使用,這是一個過程。

  郭帆:「第三集的挑戰會更大。」

  傅若清:「我們拍科幻片,是為了中國電影整體水平有所提高。」

  吳京:「《流浪地球2》實景很多,讓演員有更大的投入感。」

  劉德華:「為何要三四年後才有第三集?因為過程中會想到很多新東西。」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