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要闻推荐 > 正文

8年跨越萬裏 述說最美長城

時間:2023-04-27 11:11:29來源:大公報

  東起家鄉丹東虎山長城,西至新疆阿克蘇克孜爾尕哈峰燧—八年來,90後長城攝影師、長城文化影像推廣大使楊東拍攝長城的足跡跨越萬裏,用60多萬張攝影作品和數千小時的視頻影像記錄下這一中華民族精神符號的四季更迭與時光流轉。

  「我拍的不僅是長城,更希望人們看到長城與自然景觀相融而產生的震撼意象,傳達的是長城的精神之美。」他曾用3年守候只為拍下4張長城的四季光影,也曾3日不眠不休只為在朝霞灑在長城的最美一刻按下快門……楊東憑藉長城主題攝影作品斬獲國內外攝影大獎百餘項,他坦言,自己從一個拍攝者成長為一名守護者,更一步步去探究長城所代表的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

  大公報記者 於珈琳

  「不是在長城上就是在去長城的路上。」1992年出生在遼寧丹東虎山長城腳下的楊東對長城有着特殊的情感。「我拍的第一張關於長城的照片就是這裏。」自小就在記憶中種下長城的種子,楊東卻說直到職業拍攝長城後才真正了解到虎山長城就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家鄉人都認為我們這裏的長城是『假長城』,真正的長城在北京八達嶺。」他笑言,拍攝長城終於解開了心結,同時也給了自己一種歸屬感。

  「我拍的是心中長城精神」

  並非攝影專業出身,直到2015年他決定以長城為題材初試身手時,才頓覺自己內心中關於美的記憶與積澱一下子被激發而出,「那一次拍攝呆了3天2夜,《初秋的金山嶺長城》就是那一次拍攝的作品。」那也是楊東從業以來第一次獲得專業獎項,「長城的美讓我震撼,也讓我着迷,那時的拍攝是發自內心的興趣使然。」2016-2017年,楊東拍攝的長城作品不斷獲得國內的專業賽事獎項,「最多的一次,一個賽事十分之一的獲獎作品都是我的。」說起專攻長城攝影之初的「高調進場」,楊東仍掩飾不住興奮。

  隨着與長城為伴的時日積累,楊東的鏡頭開始着重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細節與自然景觀,「我眼中,這些作品彷彿就是鮮活的長城的精神世界。」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大國戰號》,就是楊東追尋長城精神的一次探索。這幅作品曾被中國園林博物館永久收藏並獲得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三等獎,「這是我在金山嶺長城拍攝時偶然得到的一張照片,我坐在台階上休息時猛然註意到天空一片烏雲飄來,雲端的狀態很像燃燒後翻騰的煙,腦海中瞬間形成一幅烽火台燃起烽煙的畫面,彷彿穿回古戰場,觸摸到了長城的生命。」這是一段讓楊東津津樂道的經歷。

  在作品《長城謠》中楊東傳達出「民族」的意象,在作品《鄂未殘》中他傳達出「脊樑」之意,在作品《興替》中他展現出「民族復興」的深遠意象……在不斷的拍攝中,楊東找到了想要的答案,「我拍的不僅是照片,更是心中的長城精神。」

  近3成關註者來自海外

  拍攝長城也是一次獨自與長城對話、與自然對話的過程。八年來,楊東一直堅持在八月十五團圓之夜登上長城,拍下當時的月與長城。「有闔家團圓意義的圓月與有象徵民族的長城同框,我希望能傳達出有國才有家的歸屬感,給觀眾傳達出一種家國力量。」楊東說這或許就是答案的一角,儘管很多作品是在一瞬間一氣呵成,但他深知長城早在他心中有了某些確切的底色,這也是他那些雄渾構圖中最具思想性的東西。「長城給人帶來的就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力量感,沿着長城一路下來,我感到她作為人類古代宏大的單體建築,中國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在自然風雨的侵蝕和時光的流逝中,反而她在國人心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形象越來越高大。」

  「我也在自己社交媒體的後台看到,有將近3成的關註者來自港澳地區和海外。」楊東坦言,這也讓他更註重作品中民族性表達,「關註我也說明在關註長城,說明觀眾能感受到長城的藝術之美。」他說,希望作品在給觀眾帶來長城之美的直觀震撼之外,能夠通達人心,「用照片去提供一種精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